年10月13日是第32个“国际减灾日”,特此宣传防灾减灾、自救自护知识,增强广大市民的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减灾能力。
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所谓"减轻自然灾害",一般是指减轻由潜在的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对社会及环境影响的程度,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公众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在灾害中受到的破坏得以减轻到最低程度。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火灾、地震、水灾、台风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带来严重的损失,提高灾害风险治理能力,这些应急知识必不可少!
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突发性灾害天气呈现增多趋势。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我们又该如何应对?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气象灾害及防御知识吧!
干旱
干旱通常指长期无雨或少雨,水分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干旱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
防御干旱的主要措施:
1.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生态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可减轻和避免干旱的威胁。
2.各类果树防旱要早抓,一般在雨季结束后及时中耕松土;松土后,对果园进行树盘覆盖,以利抗旱保墒,以降低土温和防止水土流失。
3.各地要积极做好人工增雨的各项准备,抓住有利天气进行人工增雨。
4.制定用水计划,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充分发挥现有水源的最大效益。
暴雨
暴雨是指降雨强度和降水量都相当大的降水。我国一般指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降水。
暴雨防御要点:
1.危旧房屋或在地洼地势住宅的人员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
2.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
3.立即停止田间农事活动和户外活动。
4.注意夜间的暴雨提防旧房屋倒塌伤人。
5.雨天汽车在低洼处熄火,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
6.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行车,过马路要留心积水深浅。
雷电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
雷电防御要点:
1.建筑物上装设避雷装置。
2.不要靠近高压变电室、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在大树下躲雨。
3.不能用有金属立柱的雨伞。在郊区或露天操作时,不要使用金属工具,如铁撬棒等。
4.在高山顶上不要开手机,更不要打手机。
5.不要触摸和接近避雷装置的接地导线。
6.在户内应离开照明线、电话线、电视线等线路,以防雷电侵人被其伤害。
7.应立即关掉室内的电视机、收录机、音响、空调机等电器,以避免产生导电。
大风
风是指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水平运动,通常以风向和风速来表示。气象学上规定,6级(12米/秒)或以上的风为大风。
大风预防常识:
1.在外面的人应尽快回到室内。
2.处在迎风、空旷区域等易被大风严重吹到的房屋内的人员,居于木屋、彩板房等危房、临时房内的人员以及紧靠高压线的人员,都应在大风到来之前迁移到安全的地方。
3.不去旷野,更不要去高处。
4.大风袭来可能会造成停电、断水等情况,不要惊慌,先躲过大风,然后再处置。
5.大风袭来时,在室内的人员应快速关闭窗户,拉下窗帘。人不能站在窗口边,以免强风席卷沙石击破玻璃伤人。
高温
当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连续数天(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之为高温热浪(或称之为高温酷暑)。
高温防御要点:
1.白天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
2.不宜在阳台、树下或露天睡觉,适当晚睡早起,中午宜午睡。
3.室外劳动时应戴上草帽,穿浅色衣服,并且应备有饮用水和防暑药品,如感到头晕不舒服应立即停止劳动,到阴凉处休息。
4.浑身大汗时,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应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
5.室内空调、电扇不要直接对着头部或身体的某一部位长时间吹。
地质灾害及防御措施
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危害同样不容小觑。一起来学习下相关的地质灾害安全知识吧!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发生的前兆及避难:
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深谷内传来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发现前兆应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
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地形险峻的地区,因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及避难:
在山坡中前部出现规律排列的裂缝。在山坡坡脚处,土体突然上隆(凸起)建在山坡上的房屋地板、墙壁出现裂缝,墙体歪斜。在山坡上,干涸泉水突然复活,或泉水突然干涸、浑浊。动物惊恐异常,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发现前兆要迅速转移到附近安全的高地,离山谷越远越好;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