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明朝烽火狼烟,烽火台的建立
TUhjnbcbe - 2023/9/19 8:51:00

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墩台。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在盖州仙人岛,记者看到一座烽火台傲然挺立,警惕地注视着海面。这是一座正方形的烽火台,上窄下宽,用青砖砌成,白灰腻缝。这座烽火台高约15米,没有楼梯,上下时要使用软梯。在烽火台的墙面上,记者看到了许多弹孔的痕迹,由于岁月的冲刷,青砖已经没有棱角。


  明朝时,辽东沿海经常受到倭寇的袭扰,为此,明*府在辽东沿海修筑了大量的烽火台防备倭寇。此时的盖州已经改名为盖州卫,成为明*府在辽东的一处*事要地。


  据地方志记载,明洪武四年(公元年)盖州改为盖州卫。第二年,盖州的土城开始改为砖城,今天人们看到的盖州古城城墙就是那时修筑的。


  记者看到,如今的盖州古城只有北墙东段和一段东墙。东墙北段保留得比较完好,城墙由石条垒砌墙基,城墙外面用青砖筑面,内里是用*土、白灰及碎砖填充夯实。


  盖州由土城改为砖城与其战略地位的改变有着重要关系。据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著的《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盖州卫,控扼海岛,翼带镇城,井邑骈列,称为殷阜。”盖州的*事地位突显。


  何恩一说:“这些变化是由当时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明代的盖州地处边疆,要时刻防备各种袭扰,所以盖州成为*事要塞。”


  在战争中,明朝建立的烽火台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明实录》记载,因倭寇骚扰我国沿海,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十三年(公元年)下令,明*在南起旅顺,北至辽阳,东至丹东的辽东大地上修筑了3条烽火台干线。


  在盖州一带,朱棣所派的中*都督刘江沿着海岸从南到北一次修建了三台子烽火台(今盖州市归州办事处三台子村)、仙人岛烽火台(今盖州市九垄地办事处仙人岛村)、头台子烽火台(今盖州市九垄地办事处头台子村)、墩台山烽火台(今营口市鲅鱼圈区海星办事处海星社区墩台山上)等11座烽火台,这些烽火台都由盖州卫节制。


  据了解,这11座烽火台如今大都已坍塌。唯有仙人岛烽火台、墩台山烽火台、西崴子烽火台保存着原貌。


  到了清代,康熙三年(公元年)六月,撤销盖州卫,设置盖平县,管辖熊岳、复州、金州、岫岩等地。对此民国时期出版的 《盖平县志》 有记载:“以明时盖州、复、金州三卫之地设盖平县。”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朝烽火狼烟,烽火台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