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营口魅力民俗盖州高跷秧歌西部文明播
TUhjnbcbe - 2023/5/12 23:17:00

大秧歌大概是我们东北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了,现在在营口,只有一些大型活动,可以邀请到专业的秧歌队进行表演,不过喜欢锻炼的群众们,依然会在各个健身广场上,挥舞着扇子,播撒着自己的热情,营口的高跷秧歌也是一绝,这次带大家了解一下高跷秧歌,这个热情又需要技巧的民间艺术形式。

盖州高跷

高跷,也称拐子,是由表演者脚踩木跷表演。由于表演者高出一截,观众需要仰起头来或是站在高处观看,所以也有人把高跷称为“高瞧戏”。

盖州高跷据《盖平县志》记载,此地高跷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顺治、康熙年间。是辽南盖州地区劳动人民自娱共乐的一种自发性民间舞蹈形式,其原始功能为酬神娱人。主要活动于春节拜年、庆典、庙会、祭祀等活动。于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朝同治年间(~年),盖平秧歌艺人王大酒壶(艺名)名噪一时,对秧歌臻于完美作出很大贡献。清光绪年间(~年),盖平人刘二乐(艺名)、孙志权、齐怀学、杨开荣等艺高一等,受时人称颂。但盖州高跷为国熟知,还要数新成立后,年,老艺人郭锡成、孙洪池、姜润德表演的高跷秧歌《大头和尚逗柳翠》在北京参加全国民间艺术汇演获一等奖,被命名为东北大秧歌。从此,“东北大秧歌——辽南盖州高跷秧歌”闻名遐迩,成为全国最有代表性的北方四大秧歌之一。

经过几代艺人的努力,盖州高跷秧歌达到鼎盛时期,逐渐形成“扭、稳、浪、俏、哏、相、逗、兴、默”的艺术特点。其中“扭、逗”特点尤为重要。

盖州高跷借用的木跷表演“架象”、“别蛤蟆”、“竖蜻蜓”、“就地十八滚”等绝活,皆源自踏跷、百戏杂耍。并在这些传统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创出众多新、奇、特的造型,在广场式表演中屡立新功。这是传统民间舞蹈,应对新一代观众欣赏习惯的“表演方式改良”,近年来新创的招牌动作有蝎子倒爬墙、骑骆驼、乌龙绞柱、灯笼飞人。

盖州高跷舞蹈语汇丰富,舞姿优美,造型生动,充满浓郁的辽南乡土气息。在表演风格上集歌唱、舞蹈、戏曲和杂技于一炉,具有完美的手势、步伐、舞汇、鼓相等表演程式,既古朴淳厚、活泼浪漫,又炽烈火爆、舒展豪放。在表现内容上多以爱情故事、劳动生活、神话传说以及历史故事等为题材,强烈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向往美好、贬恶扬善的思想感情。

盖州高跷秧歌以头跷(武丑,着黑色夸衣裤,腰系十大拖带)、二跷(武旦,黑绿战袄战裙)、渔翁(老生,内穿短袍,下穿大红彩裤,身披*袍,露右肩,腰系根带)、老?(彩旦,身穿大襟袄,外套大坎肩)等“四梁四柱”为核心,配以若干丑、生、旦等角色组成。女角称“上装”,男角称“下装”,一支高跷秧歌队伍大约由30人组成。

在表现程序上有“街趟”、“架象”(俗称“叠罗汉”)、“圈大场”(又称“跑场”)、“走花场”等群舞表演和“清场”(又称“情场”或“逗场”)、“单场”(即单人舞)、“混场”(即二人以上的多人舞)及秧歌等小场表演。其中“清场”是由“上、下装”合演的最精彩的舞蹈,表演者要稳中浪,浪中美,美中俏,俏中哏。

盖州高跷以其鲜明的特征,完美的艺术风格,融歌唱、舞蹈、戏剧、杂技为一炉,活泼浪漫,炽烈火爆,舒展豪放,乡土味浓,别具特色,自成一派。

作者/来源:营口大观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营口魅力民俗盖州高跷秧歌西部文明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