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盖县画坛人才辈出,一时多少豪杰。
彼时,吴延风在盖县印刷厂做设计,下了班就骑车子跟高志华老师学画。高老师的爱人朱老师在盖县印刷厂设计室。高志华当时在盖县文化馆。
年,盖县文化馆搞了一个辰州书画展,作为八十年代盖县文艺繁荣的标志之一,赵朴老题字,沈延毅题联:翰苑思平郭,烟云返故乡。詹建俊、冯大中等画坛巨擘悉数到场,活动的成功,影响和启迪了一批美术后生。
时年十九岁的吴延风见到王一鸣诸人,或睹天神下凡一般。那时候,王一鸣对吴延风说,你是来进修的吗?吴延风不知道进修的意思,琢磨了半天。
辰州书画展就相当于盖州的“星星”画展,作品从文化馆三楼都摆到新华书店的外边去了。吴延风当时画了一个《水乡小景》入展。
“所有的盖州籍大家都来了,冯大中的画我现在还记得,画的赤山青绿斗方,赤山脚下是两个小牛,特别见功力。”
吴延风就在赤山脚下一个叫做四家子村的地方长大,一个远房当过兵的二舅喜欢画画,他照着日记本上的风景描摹,小延风就静静在旁边看,不知不觉时光就过去了。
后来延风被父母接进城里,住在大杂院里,当时有一个邻居姓秦,是盖县木材库的副经理,喜欢藏画。每到年节,就把胡琨、杜希斌等盖县名家的画挂出来,吴延风就痴痴地看着这些画,半天不挪地方。秦大爷就给他讲画,这是什么技法,这是什么气韵,不知不觉间,吴延风对美术产生了兴趣,在学校不学习,课本上画满了人物花鸟。
很多年后,吴延风来到鲅鱼圈工作,想起了秦大爷家有两幅画,是杜希斌画给老秦的。年,杜老的儿子结婚,老秦给批了二分的木头做箱柜,杜老便赠送了两幅画,其中一副便是《林区朝晖》,画的是林区运木材的场景。年,杜希斌的女婿吴延风来到老秦家,用杜老的两幅斗方将这两幅画换了出来。吴延风让老丈人给盖个章,杜老没同意:“那个年代不允许盖章,你得尊重历史。“杜老仅仅盖了一个押角章。
年,单位开不出来工资了,吴延风请于世林刻了一方章:世纪之交失业者。
年轻的时候想奔仕途,但是时运不济,又回到画画上,这就是宿命,逃不过去。
那时候,吴延风不敢看人画画,别人画画,他都会躲开,心里受不了。
吴延风开了一家浴池,白天当前台,当服务员,当修理员,哪里漏水,哪里修泵,双手布满工业的痕迹。但是一有时间,他就重拾笔墨。
年,吴延风来到北京,先后师从*格胜与张复兴学山水。这一年,他找李明昊刻了一方印:天命之年,寻道精鉴。
和张复兴老师
吴延风是一个面容温和而内心细腻的人,热爱生活。斋号竹风堂,盖因门前翠竹修直,映带左右。丙申春雪霁,友人赠诗曰:竹遇明君心如珠,人因翠竹大不俗。雪来补景添真趣,又是吴师笔墨书。品茶,逗猫,植蒲,中式书房内,木质镂花的门窗屏风,将精神空间与俗世隔开。茶香墨韵,沉静悠然,每天浸润在这空灵含蓄的雅室,风雅入骨。
吴延风是一位山水画家。有的画家风流倜傥,不修边幅,蓄发蓄须,常故作姿态,生生把自己就活成了一帧大写意人物画;有的画家狂傲狷介,目中无人,目空一切,说他天真烂漫也好,说他汪洋恣肆也好,总之天地之间我为师,对于艺术以及名利之外的事情不屑一顾。吴延风似乎跟这两种类型的画家都不搭边,吴延风喜欢画画,也很懂生活,对艺术和朋友都真诚,既是性情中人,又温暖熨帖。
吴延风持重内敛,不张扬,人淡如菊,淡极始知花更艳,就像一道菜,火候把握的恰好;就像一首诗,欲易一字而不能也;就像一幅画,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为人为画,一切都恰到好处。
写意中国,大美辽宁一第二届中国画水墨大展获奖作品《沧桑有约》尺寸高二米宽一米七
吴延风画老船。画躺在海边躺在芦苇荡行将就木的老船。吴延风沿着长长的海岸,为每一处可见的老船留下最后的影像,感慨道:也许下次再来,就没有了。多像一个即将走到终点的老人。
吴延风沉蕴有年,用传统笔墨呈现当代图式。鲅鱼圈的草木渔船,是他化不开的结。他用沉稳的色彩和淋漓的笔墨,书写着对大地与时代的热爱。尤其当他把视野聚焦到老船上的时候,那些随着时代而行将逝去的古老渔船,又被赋予了一种新的有温度的生命。
延风作画,总钤一方“家在辽南山水间”的印。
作者:白旭
制作:李天娇
校对:潘健主编:李季
近期文章
?爱,让星空蓝起来
?行者无疆
?灯塔会记得许多事情
?讲故事的人,成了故事里的人
?最是诗人吕公眉(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