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每日一甄年营口市盖州教师招聘
TUhjnbcbe - 2021/3/19 16:08:00

年营口市盖州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0.5分,总计30分)

1.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

A.教师负责制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C.家长委员会负责制D.校长负责制

2.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创立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教学

体系的教育家是()

A.杜威B.蒙台梭利C.洛克D.昆体良

3.不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的有()

A.管理型B.民主型C.放任型D.权威型

4.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反对()

A.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B.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C.既要重视知识学习,又要注意能力培养

D.既要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又要注意以教材为中心

5.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

A.传授知识郭B.发展智力帅C.人的发展教D.社会发展育

6.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7.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朱熹对“悱”的解释是()

A.心求通而未得之意B.达其辞C.口欲言而未能之貌D.开其意

8.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是()

A.社会即学校B.生活即教育C.教学做合一D.小先生制

9.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10.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生理前提C.决定因素D.内部动力

11.“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12.教育是()的一种社会活动。

A.引导人郭

B.培养人帅

C.改造人教

D.影响人育

1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培养出一流的人才。”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激励作用B.评价作用C.导向作用D.调控作用

14.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教育为谁服务B.教育怎样培养人C.要把教育引向何方D.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

15.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的特点。

A.示范性B.长期性C.复杂性D.创造性

16.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A.示范者B.管理者C.职业角色的多样化D.既是传道者、授业解惑者

17.布鲁纳:“任何学科的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智力上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

这种观点属于()

A.结构主义课程论B.经验课程论C.要素主义课程论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18.提出“产婆术”教学法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B.杜威D.赫尔巴特C.赞可夫

19.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理解B.巩固C.应用D.迁移

20.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为()

A.实验法B.讲授法C.讨论法D.演示法

21.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是()

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

2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之间的矛盾。

A.学生已有品德水平B.教师的道德水平

C.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D.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23.在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发展()

A.要遵守顺序性B.只能从晓之以理开始

C.可以具有多开端D.不能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

24.教育过程中,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思想问题那就违反()的原则。

A.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B.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

A.上好每一堂课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了解和研究学生D.教育好个别学生

26.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

A.一学年以上B.一学期以上C.两学年以上D.三学年以上

27.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A.有明确的奋斗目标B.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D.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28.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师生必须共同参加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C.学生自愿选择D.以教师为主体

29.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角色描述不正确是()

A.学习的主体B.教育的客体C.自我教育的主体D.发展的客体

30.生物起源论与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点是()

A.认为本能是教育的起源B.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

C.认为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D.否认了人的作用

3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

A.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B.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32.“月明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B.对比C.后像D.错觉

33.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的识记是()

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C.意义识记D.机械识记

34.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性格B.气质C.能力D.兴趣

35.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36.罗森塔尔效应强调()对学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A.教师的知识B.教师的能力C.教师的人格D.教师的期望

37.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验法

38.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描述的是()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分化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39.“过目成诵”反映的是人的记忆有很高的()

A.敏捷性B.持久性C.准备性D.准确性

40.激发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并使行为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叫作()

A.学习动机B.学习期持C.学习需要D.诱因

41.果果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而认真学习,他的学习动机表现为()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求知欲

42.通过列提纲或图形整合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43.一种学习会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这种现象是()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44.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C.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D.没有作用

45.程序性知识是()

A.解决“是什么”的知识B.解决“怎么办”的知识

C.解决“怎么样”的知识D.以上都正确

46.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规则学习

47.带领学生深入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为()

A.形象直观B.言语直观C.模象直观D.实物直观

48.动作技能学习的第一阶段是()

A.联结阶段B.认知阶段C.自动化阶段D.熟练阶段

49.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B.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C.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50.最早提出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艾宾浩斯

B.巴甫洛夫

C.冯特

D.弗洛伊德

51.狂喜、暴怒、恐惧和绝望都是()

A.表情的表现B.激情的表现C.自我的表现D.心境的表现

52.楠楠不按时写作业,妈妈就禁止她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就取消禁令,随后楠楠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这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强化

53.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是()

A.个性B.能力C.意志D.气质

54.某学生想参加娱乐活动,又怕耽误学习而影响成绩,这种冲突是()

A.双避冲突B.双趋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55.一个人遇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是意志缺乏()

A.自觉性B.自制性C.果断性D.坚持性

56.儿童知道“白菜”和“萝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的概念,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归属学习

57.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本性是指()

A.性格B.爱好C.兴趣D.气质

58.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征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

59.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其他一些外表之外的特征往往也被肯定,这是()

A.投射效应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刻板效应

60.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A.修养和处事方法B.身份和地位C.交往方式与方法D.需要满足的程度

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总计15分)

1.下列属于新型师生关系特征的有()

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C.教学相长D.心理相容

2.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是指()

A.学校中心B.教师中心C.课堂中心D.教材中心

3.对于下列古语中蕴含的教育理论,理解正确的是()

A.“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

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强调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C.“性相近,习相远”强调遗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D.“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体现了个体发展存在关健期

4.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专有的权利有()

A.免试入学权B.就近入学权C.不交学费权D.社会实践权

5.下面对道德结构中“知、情、意、行”论述正确的有()

A.郭知是基础

B.帅行是关键

C.教德育工作必须遵照“知、情、意、行”的顺序,不能变更

D.育“行”是“知”和“情”的外部表现

6.教师的业务素养有()

A.知识素养B.心理素养C.能力素养D.思想素养

7.以下选项中,属于教学任务内容的有()

A.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C.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D.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8.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D.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相统一

9.问题包含的三个基本成分为()

A.给定的条件B.要达到的目标C.存在的限制或障碍D.存在的疑点

10.观察的品质包括观察的()

A.目的性B.精确性D.深刻性C.全面性

11.思维按其内容可以分为()

A.抽象思维B.形象思维C.常规思维D.动作思维

12.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和持续性等指标,可将情绪分为()

A.心境B.激情D.焦虑C.应激

13.下列关于气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B.人的气质是后天形成的

C.气质没有好坏之分D.人的气质是天生的

14.动机的功能包括()

A.选择功能B.激活功能C.指向功能D.调节和维持功能

15.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A.相似性B.原有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教学方法

三、填空题(共15题,每题1分,总计15分)

1.规定我国现行的教育基本制度的文件是()。

2.我国颁布第一个正式实施的是()学制。

3.儿童发展关键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提出来的。

4.“建国君民,教育为先”这句话反映了()与()的关系。

5.()教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成功教育经验。

6.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特定的(),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我国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7.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形式和(),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8.人的头脑中对已有的()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的心理过程是想象。

9.根据新形象的有无目的性,可以把想象分为()和()。

10.遗忘的规律表明,遗忘的进程是()的,呈现()的发展趋势。

11.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和()。

12.根据动机的起源把动机分为()和()。

1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描述()和()之间的关系。

14.桑代克尝试错误说的三大学习定律包括准备律、()和()。

15.认知心理学家加涅把学习分为()()()、认知策略和()。

四、判断题(共20题,每题0.5分,总计10分)

1.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义务教育的强制性是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

3.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两个对立的主体。()

4.教育即是教学,接受良好的教学是完善和发展智育的唯一途径。()

5.“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

6.洛克提出的“白板说”,认为KAO儿JIAO童SHI出XUAN生GUO就SHUAI是一张白板,被涂抹什么颜色即变成什么样子。()

7.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根本途径是智育。()

8.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理论知识素养。()

9.小学教师在讲授时经常使用直观教具进行讲解,中学教师则善于运用讲授法和演示法讲解问题,大学教师则直接讲授抽象的问题。这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0.夸美纽斯把学习过程概述为“模仿一理论一练习”三阶段。()

11.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冯特。()

12.心理现象复杂多变,无规律可循,因此不可干预。()

13.刘校长很久不开车,当他坐在车上还能将车开动起来,这种记忆属于逻辑记忆。()

14.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15.先吃奶糖再吃柚子会觉得柚子酸,这是感觉的同时对比。()

16.维果茨基认为,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其实质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

17.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在刺激和反映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18.态度与品德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行为而习得。()

19.所谓“喜者见喜”,“忧者见忧”是形容人的应激状态。()

20.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

五、简答题(共5题,每题3分,总计15分)

1.简述《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方针。

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3.简述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说的五个等级。

4.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认识发展四阶段。

5.根据情感的社会性内容可以把情感分为哪几种。

六、论述题(共2题,总计15分)

1.联系实际阐述个体身心发展及其一般规律。(8分)

2.案例分析(7分)

“在欧测,一位患有癌症的妇女快要死了,医生认为有一种药可以挽救她,它是同一城市一位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KAO种镭制剂,该药售价昂贵,药剂师又索取比造价贵10倍之多的药价。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向JIAO他的每一个熟人借钱才够药价的一半,他对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要求把药廉价的卖SHI给他,或者是让他延期付款。但药剂师则说:“不行,我发明了这种药将用它赚钱,海因茨是XUAN那GUO样SHUAI强烈地想得到这种药,于是闯入了药剂师的仓库,为他的妻子盗窃了药物。”

请结合上述还因此偷药的故事,国答下列问题。

(1)著名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进行研究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2)道德判断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是什么?并加以分析。

年营口市盖州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0.5分,总计30分)

1.D。

此题考查的是《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府教育行*部门依法聘任。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2.B。

第一所蒙台梭利儿童之家起源于年,由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亲自创立并指导。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根据其指导儿童之家的经验而写成的《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年在美国出版,很快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并成为指导儿童之家教学活动的经典著作。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3.A。

此题考查的是教师的领导方式。勒温曾在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4.D。

此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过程基本规律主要有: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间接性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GUO统SHUAI一JIAO的YU规律(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规律、教育性规律)、4.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教师在新课改中要尽可能体现学生中心,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5.C。

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有关教育的本质有多种观点,目前普遍认可的观点是: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6.D。

此题考查的是六艺。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国学中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基本内容。礼——*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内容;乐——诗歌、音乐、舞蹈;射,射技教育;御——驾驭战车的技术训练;书——文字教育;数——简单的计算教育。其中礼乐教育称为六艺教育的中心。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7.C。

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8.B。

此题考查的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②社会即学校③教学做合一。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9.A。

此题考查的是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教育和经济是相互影响的,其中经济决定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三)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手段。教育反作用经济,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二)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10.B。

此题考查的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KAO和JIAO神SHI经系XUAN统GUO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主要指人的感觉知觉的灵敏度、注意的持久性、记SHUAI忆的强度、思维的敏捷性等。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几方面: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11.B。

此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12.B。

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有关教育的本质有多种观点,目前普遍认可的观点是: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13.C。

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作用。题干中强调的立德树人,培养人才,所体现的是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为教育实践规定方向,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全部教育工作中最根本的问题。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教育*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前提的。教育目的无论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目标导向作用。选项A,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人类的活动既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那么也就应该是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教育活动因为有可以达成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就可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选项B,教育目的既是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同时也当然是衡量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依据。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可集中体现在现代教育评估或教育督导行为中。选项D,一定的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根据自身或人的发展需要对教育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以便达到其自身发展的目的。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14.D。

目的是行动所要达到的结果。教育的目的就是进行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所谓教育的预期结果,就是要使教育对象“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质量”。因此,教育目的集中体现为培养人的质量标准,主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15.A。

此题考查的是教师劳动特点。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的特点。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心理特征决定的。同时,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也要求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任何一个教师,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16.C。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主要扮演的角色有: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组织者、领导者等角色。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17.A。

此题考查的是布鲁纳的课程理论。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是当代西方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课程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该课程理论的创始人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以学科结构为GUO课程中心,提出“三个任何的观点”,即任何学科的基本结构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SHUAI龄的任何儿童。在课程实施上,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倡导发现式学习法,重视培养学习者的直JIAOYU觉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18.A。

“产婆术”教学法的提出者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青年学者的问答而著名。其教学的方法称为产婆术也称问答法。第一步是讥讽,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第二步是助产术,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第三步是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第四步是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19.A。

此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的结构。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其中理解教材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20.D。

此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等来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为演示法。演示法是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运用演示法时要注意几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运用演示手段;控制演示时间,难度不宜太大;演示内容要贴近生活。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21.B。

此题考查的是教学测验的指标。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是信度。信度是表明评价工具质量的又一重要指标,主要指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选项A,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测量工具能真实地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事物的程度。选项C,难度指测验的难易程度。类似的指标是“通俗性”。在教学测量中,通常用答对或通过测验的人数比例作为难度值。选项D,区分度有时也称鉴别力,主要指测验对于不同水平的被试加以区分的能力。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郭帅教育

22.A。

此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过程内部矛盾是德育中各要素的对立统一关系。其基本矛盾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矛盾。个体的道德发展是在其内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矛盾和冲突是促进道德发展的直接的动力。其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任务(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23.C。

此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知、情、意、行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思想品德的发展,德育要注意发挥四者的整体功能。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但是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24.B。

此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学生,违背了正面引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是指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25.C。

此题考查的是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和首要任务:组织和培养班集体、郭帅教育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也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经常性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26.A。

此题考查的是班主任。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1学年以上。

27.C。

此题考查的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班集体的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激励的作用,是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努力把舆论中心引导至正确的方向。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教师可通过讲清道理、树立榜样、严格要求、反复实践等方法培养与树立良好的班风。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28.B。

此题考查的是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用以补充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方针要求的一种正规教育活动。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选项A,课外活动中学生具有自愿性,因此并不是必须参加的。选项C,课堂教学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所以不是自愿选择的。选项D,课外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29.D。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地位。新课改的学生观提出: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要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选项B,当学生做为教育的对象时,学生确实是被教育的,所以是教育的客体。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30.B。

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生物界,是动物进化所产生的现象。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生物和心理起源说共同否定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31.A。

此题考查的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32.B。

此题考查的是感觉的对比现象。感觉对比是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同一灰色放在黑色的背景上显得亮些,放在灰色的背景上显得暗些,这是无彩色对比。灰色的对象放在红色的背景上,看上去有绿色的感觉,而放在绿色的背景上又有红色的感觉,这就是彩色对比。彩色对比的结果使刺激对象向背景的补色方向变化。颜色的对比又分同时性对比和继时性对比。刺激同时作用产生的对比是同时性对比,刺激相继作用产生的对比是继时性对比。视觉对比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视觉对比的存在,人类才能分辨出物体的轮廊和细节,识别物体的形状和颜色。选项A,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选项C,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之为感觉后效,也叫感觉后像。选项D,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33.C。

此题考查的是记忆的分类。1.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可以把它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1)无意识记:事前没有明确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在生活中那些具有重大意义,适合人的兴趣、需要、活动目的和任务的事物,以及那些能激起人们情绪活动的事物,人们在无意之中就把它们记住了,并且日积月累,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但是,由于缺乏目的性,因而识记内容带有偶然性和片断性,缺乏系统性。(2)有意识记:有意识记是有明确的识记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在识记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依靠有意识记。2.根据识记的方法来分,可以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1)机械记忆:是指不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采用多次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识记。(2)意义记忆: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识记。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34.C。

此题考查的是能力。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35.D。

此题考查的是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看一个学生的品德,主要不是看他认识到什么,而是看他是否言行一致。选项A,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选项B,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选项C,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36.D。

此题考查的是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37.D。

此题考查的是测验法。心理测验法(psychologicaltest)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量化手段对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进行科学技术测量与分析,是心理评估常用的标准化手段之一。狭义的心理测验主要指运用心理测验法进行的测量,广义的心理测验也包括用观察、访谈、实验、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测量。作为一种定量的心理评估法,与其他心理评估方法相比具有客观、科学等优点。心理测验法分为心理测量法和评定量表法。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38.D。

此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体现的是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39.A。

此题考查的是记忆的品质。“过目成诵”体现的是记忆的速度非常快,所体现的品质是敏捷性。指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即识记的快慢。提高记忆的敏捷性,首先要明确识记的目的,其次要集中注意。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40.A。

此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41.C。

此题考查的是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分类。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指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这种内驱力,一般说来,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2.自我提高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一样,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它显然是一种外部的动机。3.附属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它是一种外部的动机。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42.C。

此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组织是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的过程。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和表格,以及归类策略。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43.B。

此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来划分,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零迁移(中性迁移)。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称为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44.C。

此题考查的是心理定势。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45.B。

此题考查的是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智能借助某种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实际上是传统意义上的技能,这种知识具有动态的性质。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46.C。

此题考查的是知识学习的分类。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选项A,符号学习又称代表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如汉语的词汇教学和英语的单词教学都属于符号学习。符号不仅仅限于语言符号,也包括非语言符号,如实物、图像、图表、图形等。符号学习还包括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如历史课中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地理课中对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的学习。选项B,概念学习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如“鸟”有“前肢为翼”和“无齿有喙”这样两个共同的关键特征,其他如体型的大小、羽毛的颜色、是否能飞等均属无关特征。选项C,命题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掌握由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其复杂程度高于概念学习。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47.D。

此题考查的是直观的分类。直观可以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到实地参观体现的是一种实物直观,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48.B。

此题考查的是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菲茨与波斯纳提出了经典的操作技能形成三阶段模型。1.认知阶段。学生尝试理解操作技能的任务及这一任务提出的要求,了解需要做哪些动作,各动作的顺序怎样,从何处可以得到反馈等。此时,学生要选出原来已经掌握的部分技能,并按规定的程序将它们组合起来。这一阶段的主要结果是获得程序性知识。2.联结阶段。在这一阶段,操作技能主要发生两类变化:一是先前流畅性和节奏感较差的部分技能逐渐变得富有节奏和流畅;二是一些个别的子技能被整合为互相协调一致的、稳定的总技能。此时的练习策略也有两种变化:当总技能中各部分技能相对独立时,部分技能的学习可先于总技能的练习;当总技能需要对各部分技能加以协调才能获得时,总技能的学习可先于部分技能的练习。3.自动化阶段。此时,技能的执行变得日趋自动化,操作极其流畅、准确和稳定。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49.B。

此题考查的是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从学习性质与形式来说,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50.A。

此题考查的是遗忘曲线。最早提出遗忘曲线的是德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巴甫洛夫认为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成负加速的特点,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51.B。

此题考查的是情绪情感。题干中强调的是激情的表现。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多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52.B。

此题考查的是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题干中强调禁止完成作业次数增加,之后取消禁令,所以应该是撤销厌恶的刺激,所以此题选择B选项。选项CD是班杜拉的理论。

53.C。

此题考查的是意志。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所以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行动的目的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54.C。

此题考查的是动机冲突。动机冲突分四种:(1)双趋冲突(趋:归向,事情、形势朝着某个方向发展。):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2)双避冲突: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3)趋避冲突: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4)多重趋避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题干中强调想参加娱乐活动,但又怕耽误学习,是对一个目标的冲突,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55.C。

此题考查的是意志品质。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意志的坚持性又叫坚韧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意志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自制性强的人,在意志行动中,不受无关诱因的干扰,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坚持完成意志行动。同时能制止自身不利于达到目的的行动。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56.A。

此题考查的是知识学习的分类。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并列组合学习(又称为并列结合学习)是当新概念或新命题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凭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组合学习。综上所述,题干中强调先学萝卜白菜,再学蔬菜的概念,所体现的是从小概念到大概念的学习,所以此题选择A选项。

57.D。

此题考查的是气质。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它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表现,它依赖于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气质是受遗传影响最大的个体心理特征,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指的就是气质。通常称之为秉性、脾气、性情,心理学叫气质。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58.B。

此题考查的是注意。注意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但不同于意识。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个基本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59.B。

此题考查的是印象形成的效应。选项A,它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即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特性、爱好或倾向等,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或是将自己内心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观点以及行为转移到别人或其他事物上,以掩饰自己的过错,减轻内心不安及罪恶感,维持自己心理平衡,获得暂时的表面安宁。选项B,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成见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征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选项C,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选项D,它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它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类于某一类,进而将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于他。综上所述,题干中强调的是外表有魅力,其他特征也会被肯定,所体现的是晕轮效应。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60.D。

人际交往活动是以人的需要为前提的,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是建立在一定

的相互需要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相互需要,即使有彼此接触的机会,也不会结成一定的关系。人类的许多需求,都是出于人类的本性,是人类所共有的。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总计15分)

1.ABCD。

此题考查的是新型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1.尊师爱生:现代教育中的“尊师爱生”并非封建等级关系、*治连带关系、伦理依附关系,而是师生交往与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与合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与信赖,学生对教师的这种尊敬与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2.民主平等:民主平等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的民主平等。民主平等要求教师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3.教学相长:教学相长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4.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D。

2.BCD。

此题考查的是赫尔巴特的“三中心。”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CD选项。

3.AD。

此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选项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选项C,“性相近,习相远”体现的是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AD选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D选项。

4.ABC。

此题考查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权利,义务教育规定学生具有免试就近入学的权利,同样,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也是不收学费的教育。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BC选项。

5.ABD。

此题考查的是德育规程的基本规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行是外部表现。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D选项。

6.ABCD。

此题考查的是教师的素养。教师的素养主要有:知识素养、心理素养、能力素养、思想素养。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BCD选项。

7.AB。

此题考查的是教学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日一甄年营口市盖州教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