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盖州城熊岳城记述释疑
TUhjnbcbe - 2021/3/10 14:09:00
白癜风治疗多久能好 http://m.39.net/pf/a_6718078.html


  


  一、盖州城池记述沿革。


  


  盖州城池土城改筑砖城始建於明朝初年,《辽东志》记载“洪武五年(年)指挥吴玉,因旧土城修筑。九年(年)靖边侯展筑南面,砖石包砌,周围五里八十八步,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阔一丈八尺,周围五里一百二十七步。城门三,东曰顺清,南曰广恩,西曰海宁。钟鼓楼城中衢。”《全辽志》记载:“盖州卫城,本隋之盖牟城,辽辰州旧址。洪武五年指挥吴玉创建,土筑。九年靖边侯开广南面,砌砖,周围五里八十八步,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阔一丈八尺,周围五里一百二十七步。门三,东顺清、南广恩、西海宁,俱有楼。嘉靖甲子(嘉靖四十三年,公元年),管屯指挥卢沛筑敌台於城垣之四角”。


  


  《盖州重修城东西楼记》记载:“皇帝即位十六年(嘉靖十六年,即年)澶渊史子(薛廷宠)按辽,陈轨率物,兴废葺敝,乃春三月按部盖牟,辨方察治,加治武备。乃登城周视沧溟限带峰峦,拥维烽堠墩台,森布丽列,控青齐,蔽金辽。三面捍敌,东为顺清门,南为广恩门,西为海宁门。门上有楼,岁久西楼敝,其东则颓然废基。……乃以于指挥夔修其西,以郝经历人英修其东……”


  


  康熙二十一年(年)《盖平县志》记载:“县城池本明盖州卫城也,洪武五年指挥吴玉因旧土城修筑。九年(年)展筑南面,砖石包砌,周围五里八十八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阔


  


  一丈八尺。门三,东曰顺清,南曰广恩,西曰宁海,钟鼓楼在城中衢。今按其城周围七里零三步,城仍旧,池淤”。


  


  民国九年《盖平乡土志》记载:“明洪武五年,指挥吴玉因旧土城修筑之。九年废所改设为盖州卫城,周围七里三步,高一丈五尺。门三:东曰顺清,南曰广恩,西曰宁海。钟鼓楼一,在城中衢。”


  


  民国十九年(年)《盖平县志》,“明洪武五年指挥吴玉,因旧土城以砖石筑之。九年展筑南面,城周围七里三步,高一丈五尺,厚六尺许。分开三门,南曰广恩,东曰顺清,西曰宁海,阙北门。清乾隆四十三年重修。以西门逼近海岸,地多咸卤,村落零星,彼此不知讲求,水产鱼盐未兴,交通更形寥寥,遂填闭之……。”


  


  以上明眼人不难看出,几部志书对盖州城城高、盖州城西门名称等记述极不统一,因於考证,释疑论之。


  


  (一)、盖州城城高。


  


  关于盖州城城高的记述,《辽东志》记载,“盖州城高一丈五尺”;《全辽志》记载,“盖州城高一丈五尺”。清康熙二十一年(年)《盖平县志》记载,“盖平城高三丈五尺”;民国九年(年)《盖平县乡土志》记载:“盖州卫城……高一丈五尺”。民国十九年(年)《盖平县志》记载:“盖平城高一丈五尺”。几种志书记述各一。盖州城古为大邑,从《辽东志》、《全辽志》看,明代初辽东古城建筑规模一曰,辽阳。二曰,海州。三曰,盖州。四曰,金州。几地城高分别为三丈三,三丈四,三丈五,独盖州为一丈五。


  


  古代,冷兵器时代,城池建筑主要功能:一是*事防御。二是居民安全。*事防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地势要险要,建筑要高大坚固。从而起到御敌防卫作用。城池建筑高大坚固,标准要素是城高,城高


  


  才能御敌。古代作战,讲攻城略地。一个地区城池是根本,城池若丢失,即标志该地区陷没。因此,明初朱元璋在统一全国后,即提出“高筑城……”的战略部署,敕令全国各州府县堪天下险胜之地筑建城池,并务求高大坚固。是时辽阳、海州、金州几地城高均三丈以上,盖州城高决不可能为一丈五尺。


  


  另,明洪武九年后辽东陆续建筑的开原城、铁岭城、抚顺城、沈阳城、复州城等城,城高均分别为三丈五尺、二丈、三丈、二丈五尺、三丈五尺,无一城为一丈五尺。按法定计量单位规定,一丈等于十尺,一丈五尺等于十五尺。明代一丈五尺同今相同。试想十五尺的城墙高度能起到防御作用吗?根本不能!稍有历史常识的人,一看就知道是错误的。因此,可见《辽东志》记述是有误的,清康熙二十一年《盖平县志》记述应为准确。为确证,我们又重新测量盖州城现钟鼓楼城高,盖州城东关城墙遗址高度。经测两处城墙遗址均高于三丈以上,因此最后认定,盖州城城高度应以清康熙二十一年记述为准,即时盖州城高应为三丈五尺。


  


  (二)、盖州城西门称谓。


  


  对盖州城西门“门额”,即名称。明清两代,几种志书记述也不一样。《辽东志》记载,“盖州城西门曰海宁”。《全辽志》记载,“盖州城西门曰海宁”。明御史薛廷宠《盖州重修城东西楼记》(即盖州城东西楼)记载,“盖州城西门为海宁”。清康熙二十一年《盖平县志》记载,“盖州城西门曰宁海”。民国九年《盖平县乡土志》记载,“盖州城西门曰宁海”。民国十九年《盖平县志》记载,“盖州城西门曰宁海”。同为“一门”,两种名称,为保持志书记载的严肃性,经查,最早记述盖州城池的史书为《辽东志》,其次是《全辽志》,再次是《盖州重修城东西楼记》,依次为:清康熙二十一年(年)《盖平县志》、民国九年(年)《盖平县乡土志》、民国十九年(年)《盖平县志》等。


  


  《辽东志》始修于明代正统八年(年),再修于明嘉靖八年(年),明嘉靖十六年(年)重修。明嘉靖四十四年(年)再修时改名曰《全辽志》。明御史薛廷宠*靖十六年(年)巡按盖州时,见盖州城东西楼岁久颓然废敝,仍令重修。并撰《盖州重修城东西楼记》,上述《辽东志》、《全辽志》、《盖州重修城东西楼记》三种史料记载,盖州城西门曰“海宁”应该是正确的。而清康熙二十一年《盖平县志》、民国九年《盖平县乡土志》、民国十九年《盖平县志》记载盖州城西门曰“宁海”显然是错误的。因最后确定应以明代志书《辽东志》、《全辽志》及明御史薛廷宠《盖州重修城东西楼记》记载为准,盖州城西门门额,即西门名称,应为“海宁”。其它志书实为误记。另盖州南金州城西门曰“宁海”。盖州城西门决不可能也称“宁海”。


  


  古代,特别是明代,城门“名额”确定是严肃的。史料记载,城门名额称谓,始有地方官及饱学大儒反复斟酌确定后,由地方*府呈文,层层上报,后经皇帝诏批后方能使用。实无朝令夕改,明代为“海宁”,清代而改为“宁海”的道理,也更无两城西门同为一名的道理,因此予以纠正。


  


  (三)、盖州城修筑者到底是谁。


  


  关于盖州城的修筑者,《辽东志》、《全辽志》、《盖平县志》等记载“盖州城为指挥吴玉修筑,”以后各种资料,包括一些现志书也同样记述。但经查其它史书,如《明史》、《明实录》、《大明一统志》、《辽东志》、《全辽志》、《清史》、《盛京通志》、《奉天通志》等国家权威史书均无吴玉其人记录。各书人物篇及其他篇中也无只字记载,包括《盖平县志》几个版本人物栏下也无记述。反之“吴立”其名确屡屡出现。《明实录》洪武四年(年)六月,“上命吴立、张良佐、房嵩为辽东卫指挥佥事……”。《明实录》“洪武五年六月,置辽东、金、盖、复三州。吴立摄盖州卫指挥。”《明实录》八年十二月,元残


  


  *纳哈出犯盖州,“都指挥使马云命盖州卫指挥吴立等,严兵城守以候……大败元*……斩戮甚众……”。


  


  《辽东志》卷五,官师篇记载“吴立,字从信,凤阳宿州人,性慈仁,纯笃不欺。洪武初以大都督府断事,招抚辽东迁盖州卫指挥佥事,再破纳哈出。守盖二十余年,治城郭,练甲兵,课农兴学,勤劳夙夜。乙亥(明洪武28年,年)调三万卫,立至,简阅士卒,能周知部伍疾苦。布账野宿,以劝农为急,由是兵食饶足,*事修举,人多颂之,卒年七十二”。《全辽志》记述与《辽东志》记述相同。其它史书也各有记录。各种史书不难看出明代吴玉实无其人,之所以出现吴玉其人,实属当年修志者张冠李戴。明代修筑盖州城者应为吴立所为。原写吴玉属名字记述混淆失误,故应将吴玉改为吴立,以还历史真面目,给历史、给社会一个真实交待。


  


  二、熊岳城何时筑建。


  


  关于熊岳城何时改建砖城。现一些报刊、杂志,包括一些正规“书籍”,不知从哪获取资料,一律写为熊岳城“洪武五年(年)改建为砖城,周围三里九十九步,南北各设瓮城”。这一写法实为不妥。查明早中期有关历史典籍,熊岳城明初为“熊岳驿”,也称“熊岳驿堡”。《辽东志》卷二建置篇,写的非常清楚。“熊岳驿,卫南六十里”。《辽东志》卷三,兵食篇“熊岳驿堡,守堡官一名”。


  


  《辽东志》明正统八年(年)始修,弘治元年(年)修定。嘉靖八年(年)再修,嘉靖十六年(年)重修。从《辽东志》修志时间不难看出,斯时熊岳为熊岳驿,未筑城。《奉天通志》记载,明嘉靖二十一年(年),辽东巡按胡汝辅。《过盖州吟》诗,写的更为清楚。“按临熊岳驿,早发盖州城。千顷麦禾秀,万家鸡犬鸣。皇华高使节,沧海过行旌。解愠南风动,霜留夜气清”。


  


  《明实录》“嘉靖四十年(年)冬十二月,寇陷盖州熊岳驿,杀指挥杨世武等……”。因此说,明初至明中期熊岳时为熊岳驿或为熊岳驿堡,根本未筑砖城。这是史书明确记录,不容一点置疑。筑城时间与明洪武五年根本挂不上边,更谈不到“筑建盖州城同时筑建熊岳城。”


  


  那么,“熊岳驿,何时改筑熊岳城”。《明实录》记载,“万历三十七年(年)辽东巡抚熊廷弼奏修沿边堡墙。”“修完沿边清河、一堵墙、草河、瑷阳、长奠、大奠、熊岳堡城七座,……”。《奉天通志》卷一百七十,*备三、明下篇“明万历三十七年(年),明大将熊廷弼主*辽东期间,修墙濠,凡六百八十五里。其修边举劾上疏书云:臣自出关以来,照得辽东边面,非有岗峦之阻,关隘之塞。所持者,不过城堡,堡以容兵众,墩台以明瞭望,濠墙以制冲突,非有他缪巧也。……至于熊岳堡工,以百余丈之城,起工于八月,报完于十月。通计挑筑过濠墙六百八十五里,包砌过墩台九十九座,清河、一堵墙、草河、瑷阳、长奠、大奠、熊岳堡城七座。此两段记述再明确不过。即熊岳驿,改筑熊岳城准确时间应为大明万历三十七年秋八月。其筑城时间写成大明洪武五年是错误的,两者相差时间太过,故应於以改正。即熊岳城改筑砖城时间应为大明万历三十七年八月。


  


  参考文献


  


  (1)毕恭、李辅等著《辽东志》、《全辽志》


  


  (2)薛廷宠撰《盖州重修城东西楼记》


  


  (3)《明实录》、《奉天通志》等


  


  (4)康熙二十一年《盖平县志》


  


  (5)民国九年《盖平乡土志》


  


  (6)民国十九年《盖平县志》

盖州市地方志办公室邵希斌


  邵希斌,男,年3月出生,盖州市古城文化艺术促进会副主席。

年6月参加工作,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先后任盖县太阳升公社老庙大队团总支书记、民兵连长、大队*支部副书记,叶家沟大队*支部副书记,太阳升公社报导员、*委委员,太阳升供销社*支部副书记、主任,沙岗子供销社副书记、主任,盖县县社办公室、业务科干事,盖县财委、财贸部干事。年6月至年10月,先后任营口市鲅鱼圈区废旧物资公司、土产杂品公司书记兼经理,鲅鱼圈区海星供销社书记、商贸公司经理。年至年5月,先后任盖州市第二百货商店、妇女儿童商店书记兼经理等。工作期间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员。


  年6月,被聘用到盖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参与编纂《盖州市志》、《盖州年鉴》等工作。

《人文盖州》
  合作媒体


  人文盖州网


  盖州传媒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盖州城熊岳城记述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