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伪时期的营口城区一角
三国时期,营口称辽口,那时候营口还不存在,但辽河已是重要的水道。公元年,司马懿率领大*乘船从营口直奔辽阳,灭公孙渊于城下。两晋时期称历林口,明朝时称梁房口。清朝初期,巴尔虎蒙古人在营口一带游牧,众多窝棚相连状似*营,所以叫营子。当时潮沟众多,潮退时干涸,涨潮时淹没,因此俗称没沟营。清朝中期文件中称营口为没沟营口岸,首次出现以营口命名的官方机构营口海防同知厅,后来名称逐渐变为营口。年设营口直隶厅,年2月改称营口县,年5月改称营口市。
站前区顾名思义,是车站之前的意思。年,营口牛家屯出现城区第一座火车站。年,日本人在市区东部开辟新市街,建设事务所、洋行、企业、工厂、公园,年修建新的火车站。年,营口县改为营口市。年1月,营口划为5个区,今站前区分布在第一区和第二区。年7月,一至四区撤消,成立工业、车站、建设、八田地、渔市、得胜、西市场、胜利和清华等九个办事处,第五区成立郊区公所。年营口市内调整区划,设站前、新华、西市3个区。站前区下设工业、车站、建设3个街道办事处,站前区之名由此沿用迄今。
▲站前区鸟瞰
西市区西市是老营口最繁华的地方,因辽河码头兴起,营口城区最早的居民也出现在西市区。年之前,老爷阁以西归海城管辖。年营口直隶厅成立。年7月,辽沈道尹公署成立,驻西市区境内,管辖沈阳、辽阳、营口等22个县。年1月,营口划分为5个区,西市区主要集中在第三区(今西市区北部)和第四区(今西市区南部),年设西市区,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年,老边区的大水塘村、沿海街道和盐田划入西市区。
▲西市区鸟瞰
老边区老边的名字始于清初,当时,一户马姓居民从山东登州马蹄营迁来定居,因家西边有条边沟(今边石河)所以叫老边村。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境内的个自然屯由海城、盖平两县分辖,其中归盖平县管辖有82个,归海城县管理有25个。年,营口直隶厅成立,原由海城县管辖的25个自然村屯划归营口。年,为营口、盖平、海城分辖。年,营口近郊的8个村成立工农区。年1月改为营口市第五区。年9月,第五区正式改称郊区。年7月,经辽宁省人民*府批准,营口市郊区更名为营口市老边区。
▲老边区中心广场雕塑
大石桥大石桥早年确实有座大石桥,遗址在南大街烧锅胡同口。是座长30余米的三洞平板桥,年重修,年改造淤泥河时被拆除,原露出地面的桥基已被埋藏地下。战国时属燕国辽东郡,秦属辽东郡,汉属元菟郡,唐属安东都护府,后长期归海城、盖州等县管辖,年归营口、盖州、海城三县管辖,年撤消营口县,大石桥属地分属海城、盖县所辖。年设营口县人民*府。年隶属辽宁省。年隶属辽阳。年隶属营口市。年11月3日撤消营口县设大石桥市,属营口市。
▲年11月28日,大石桥举行撤县设市成立大会
盖州战国时期属燕国辽东郡,秦统一六国后仍属辽东郡,东晋十六国时期属平郭县。北燕建立后筑建安城(今青石岭镇高句丽山城)。唐总章元年(年)设建安州都督府。辽代时在建安城设辰州,金代改辰州为盖州,元代置盖州路。
明洪武四年(年)改为盖州卫。年在今盖州城区筑新城。清康熙三年(年)置盖平县,取“盖州”、“平郭”两地名的首字得名盖州。年成立盖平县人民*府。年归营口管辖。年1月更名为盖县。年11月3日撤销盖县设立盖州市。
▲年11月22日,盖州举行撤县设市庆典。
鲅鱼圈▲渤海明珠观景台和鲅鱼公主像
鲅鱼圈最早是个小渔村,据档案资料记载,康熙年间,有渔船来此打捞鲅鱼,见海湾呈月牙形,又盛产鲅鱼,于是称为鲅鱼圈,现为中国十大港口之一。至年间,今鲅鱼圈一带分属沙岗区、望海区、柏林区。年以后隶属芦家屯区。年设鲅鱼圈乡。年国务院批准建设鲅鱼圈港。年10月,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
年1月8日,原属盖州的熊岳、红旗、芦屯三镇划归鲅鱼圈。
文/丁春秋美/凉快
打造营口权威的社会自媒体原创为先/内容为王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回顾精彩原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