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综述
新华北京1月2日电题:刮骨疗伤铲“*瘤”——我国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综述
从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2011年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积极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在已有基础上取得了新成效。
始终保持查办案件强劲态势
2011年4月29日,河北省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查办商业贿赂案件通报会,通报了石家庄市工商局原副局长齐志刚受贿案等10起典型商业贿赂案件。
这是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加大惩处力度,保持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强劲势头的一个缩影。
2011年,各级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注重把查办案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突出查办利用审批权、监管权、执法权和司法权在商业活动中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索贿受贿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商业贿赂案件,并注意查处中介组织直接参与或者介绍商业贿赂的犯罪案件、非国家工作人员重大商业贿赂犯罪案件、带有系统性行业“潜规则”特点的商业贿赂案件等,一批涉案金额大、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商业贿赂案件得到严肃查处。
据统计,2011年1月至11月,全国共查办商业贿赂案件1.48万件,涉案金额42.8亿多元。
各级司法机关和行*执法部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协调机制,形成查办案件的整体合力。全国检察机关2011年以来查处的国家公务员涉嫌商业贿赂案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9%;各级公安机关以重点督办典型案件为抓手,继续保持对商业贿赂犯罪的严打态势;各级工商机关以查处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的案件为重点,加大对以商业贿赂手段推销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此外,各级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会同检察、公安、商务、国资委等执法机关和监管部门,依法查处跨国(境)商业贿赂案件,取得了新的进展。
积极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日前,广东省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关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强化*府信用、企业信用,构建个人信用,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公正透明的*务环境,防范商业贿赂及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
遏制商业贿赂,光靠“狠打”还不够。2011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结合地方、部门和行业特点,着重从构建市场诚信记录平台、健全惩戒褒扬机制、加强市场行为监管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完善市场诚信记录信息库。最高人民检察院进一步强化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功能,于2011年底前实现全国范围联查询;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重点推进金融监管部门共建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
健全失信惩戒和守信褒扬机制。工商总局健全“黑名单”制度,对进入“黑名单”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可在全国范围内依法进行锁定和限制;工业和信息化部开通了“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适时披露纳入“黑名单”的企业;电力行业定期公开企业不良行为信息,对年度复查结果不合格的企业给予降低或撤销信用等级的处罚。
一些地区和部门将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结合业务工作加以推进。如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入库人数已达1148万人,累计接受个人信用查询请求1471万次,累计查得数937万次;企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入库企业达147万家。许多业务部门还借助“金财”、“金融征信”、“金关”、“金税”、“金信”、“金质”等管理系统,将其与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效率。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