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感恩的地方没有尊严
我们这些年说到某些“战线”的时候,各种溢美之词如同批发的劣质旅游纪念品一样,往往雷同并且质量堪忧,比如说夸奖的时候往往先列举成就以及投入,然后说自己比自己同期增长了许多;而说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各种措辞也会相当一致,把某些恶行同时包装成“丢卒保帅”更是一种常用手法,把失业叫做下岗算是温柔的,全国一盘棋与产业调整都算是升级版了。最近我们在教育“战线”又一次看到了这种景象。说起教育这件事来,很多时候的形容词都是“百年大计”、“民族未来”,但可惜投入上是很可怜的,大概占到GDP的4%左右,“百年大计”大概翻译过来就是占GDP的投入在世界排名“百名之后”了。当然,这也不是没有理由的,比如说底子薄弱,到现在都算是很合理的籍口之一。虽然底子如此薄弱,很多成就还是值得一谈的,比如说基础教育问题就有很多人认为是很成功的,从理论上说,基本上现在的孩子都有上学的机会,成为文盲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这其中公办教师当然功不可没,曾经做出巨大贡献的民办教师与代课教师,更是起到了很大作用。或者我们可以这么说,没有这些人在中国条件最苦、师资力量最差的地方坚守着,现在供某些人吹牛的极低文盲率就不会这么好看。但很遗憾的是,代课教师将要在一刀切之下消失于历史的舞台,而且对于他们来说,很多情况下不但没有为他们这么多年的贡献献上一些敬意,就连给予的补偿也少得可怜。甘肃陆续清退了45万代课教师,有些代课教师平日的工作只能每月拿上两三百元,而在三十多年的坚守之后,被清退的补偿却只有600元。大概在甘肃以及其他省市清退代课教师的说明当中,增强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之类的话是不会少的,正如上面所说,这是一种修辞的手法,掩盖住了某些残酷的事实。由代课教师的遭遇,倒是想到了一些其他的问题。这几十年来,以冠冕堂皇的词汇伤害卑微的、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群体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而且其手法越来越熟练、补偿越来越少。不知道是否还有人记得著名的“城乡剪刀差”,很多最早下岗的人还是记忆犹新的,那是把创造了工业财富的工人剥离的一种手法;而打着公共利益旗号的拆迁呢?农民工到现在为止都不能完整享受的劳保呢?这种事甚至可以用民间的“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来形容,以前剥夺了之后还给个虚拟的光荣称号啥的,现在连这点都已经很吝啬了,直接都叫做“清退”,仿佛代课教师原本是一种不光彩的存在似的,于今清而退之,算是拨乱反正之举。相关报道中,最令人苦涩的是那些代课教师所言:我们只想体面的离开。很抱歉,在一个不知道或者假装不知道你们对于这个社会的贡献的地方,是不会有人给予你们尊严、体面的。在历史与现实当中,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被剥夺者毫无尊严的消失了,因为他们完成了所谓的“历史使命”。似乎没有人想过,这种以人为柴火的历史使命到底是谁的历史?与此同时,前两天新闻里说道,今年的公款购车的预算是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