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桥市位于营口市的东北部,辽河下游左岸,地理坐标介于东经°07ˊ~°59",北纬40°18ˊ~40°56ˊ之间。东与海城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相毗邻,南与盖州市接壤,西临营口市老边区,西北与大洼县隔河相望。其镁矿总探明储量44.56亿吨,保有储量43.63亿吨,是世界"四大镁矿产地"之一,素有"中国镁都"之称。年,大石桥市镁制品出口创汇额占中国总额的42%,位居中国第一。
大石桥市所在地,战国时期为幽州属地,秦属辽东郡,汉属元菟郡,唐属安东都护府,民国初始建营口县,年撤消营口县,分属海城、盖县两县所辖,年4月成立营口县,年11月28日撤消营口县设大石桥市(县级市)。
大石桥市位于辽东半岛南部,营口市的东北部,辽河下游左岸,总面积平方公里。大石桥市西临老边区,西北与大洼县隔河相望,南与盖州市相接壤,东与海城市、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相毗邻。地理坐标介于东经°07ˊ~°59",北纬40°18ˊ~40°56ˊ之间。
大石桥市西部是一望无垠的辽河冲积平原,最低海拔仅2米左右。中部为平原和丘陵缓冲地带。东部为千山余脉,有金牛山、猪龙山、秀才岭、迷镇山、海龙川、蟠龙山等。东部边境的老轿顶山海拔米。
土地资源:年,大石桥市土地总面积.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8.3万亩,林、牧地面积83.5万亩,荒山荒地面积20万亩。水资源:大石桥市有自然水域23万亩,天然和人工河流30条左右,较大的河流有辽河、大清河、劳动河。有大小型水库14座,总容水量为5,万立方米。截至年,已探明金桥、南楼开发区、建一、钢都等镇区储有矿泉水资源,其中金桥镇李屯的矿泉水水场每天出水量可达50-60吨。
大石桥市的主要河流除西部边境的大辽河外,还有贯穿东部和中部的大清河及其支流。大石桥市境内的大清河属于大清河的上游,按流域分为东大清河,西大清河。东大清河发源于吕王、建一、黄土岭镇的虎皮峪,三支流交汇于黄土岭后淌入石门水库,在盖州汇入大清河主流,再入西海。东大清河上有厢房水库、虎皮峪水库。
大石桥市地处南温带亚湿润区内,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9℃,一月平均气温-10.6℃,最低气温-30℃;七月平均气温24.6℃,最高气温35℃。全年平均日照为-小时,4至9月份≥10℃积温为℃,无霜期为-天。年平均降雨量-毫米。
西大清河发源于周家镇的大金寺、猞猁沟、瓦房沟等,上游有周家水库和三道岭水库,两股水汇于汤池,从汤池东经下汤池、茨沟出境,流入盖州大清河主流。矿产资源:截至年,大石桥市已探明的矿藏有27种,其中非金属矿石有菱镁石、滑石、硼石、石灰石、硅石等21种;贵重金属和稀有金属矿藏有金、银、铜、钴、铀、铁6种。其中,菱镁石储量45亿吨,是世界四大镁矿之一。
滑石储量40万吨;硼石储量万吨,居全国第二位;石灰石储量万吨;黄铁矿储量万吨;钠长石储量万吨;磁铁矿储量万吨;金矿储量11万吨;硅石储量50万吨;石英石储量5亿吨;钴矿储量万吨,石墨储量万吨;铀矿储量万吨;黄铜矿储量万吨。此外,钾长石、铅锌矿、砷矿、莹石、白云母等也有储量和开采价值。
黄丫口自然生态旅游景区,面积11万余亩,位于大石桥市东部山区建一镇黄丫口村。黄丫口景区群山系长白山系龙岗山脉千山余脉,海拔--.8米之间。景区森林覆盖率90%。有山泉眼15处,为大清河东支流发源地之一。狍子、狐狸、狼等野生动物50余种。
大石桥市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年,大石桥市水稻面积52万亩,蔬菜面积5万亩,果品面积27万亩,柞蚕场35万亩,淡水养殖水面达30万亩,其中稻鱼(蟹)养殖面积16万亩。下辖的建一镇黄丫口村是辽南野山参、红松果、山野菜和中草药的繁育基地之一。大石桥市拥有两个农业部定点果菜批发市场。其中,坐落于大石桥市钢都管理区铁岭村的大石桥市蔬菜果品批发市场已成为辽宁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石棚山石棚位于盖州市二台子农场石棚村南台地上。东南距许家屯5公里,东北距九寨2.5公里,所以又称它为"许家屯石棚"、"九寨石棚"。石棚建造的年代大约在青铜时代,或更早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发现的最早的地上建筑,为巨石文化的杰作。年辽宁省政府公布该石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国务院将石棚山石棚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史前石棚建造用途,几种说法,有说是墓葬,有说是祭祀场所,还有的说是宗教活动场所等。
金牛山古人类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石桥市永安镇西田屯村海拔69.3米的金牛山之上,山周长米,面积约0.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迷镇山旅游区位于营口大石桥金桥开发区,紧邻营大公路。迷镇山高.8米,原名晾甲山。传说唐王东征时,曾在此晾晒衣甲,因此得名。迷镇山上共有古建筑三组,即娘娘庙、大戏楼和海云寺。其中,娘娘庙坐落在迷镇山主峰,坐北朝南,依山为基,有前、中、后三殿。娘娘庙曾三次毁于战火,三次重建。传从前有一位居住在迷镇山附近青年,某日黄昏时,见一满载食盐的马车由西至东缓缓而来,车上坐着三位眉清目秀的姑娘十分引人注目。
由于道路泥泞,行车艰难,青年见状便上前助力,协助把车推到迷镇山下。在停住后,三位娘娘为表谢意,赐给青年好布三匹,随后辞别青年启步上山。只见三位娘娘坐在迷镇山顶开始祈祷,并可看见从肌体内发出奇妙的光亮,照耀四方,不久落下一朵祥云,继而又在最美的音乐声中升空。此时,去山下的青年颇为惊异,便伏地朝拜。后将奇景转告邻里,逐渐传于乡间,闻者随风而聚,开始在迷镇山上建庙用以祭祀三位姑娘,
三位姑娘十分感动,便和录地群众一起修筑神殿使工程进展顺利,不久一座三层大殿的庙宇,便显露在迷镇山上,一时在民间传为佳话,后得知三位娘娘即是云霄、碧霄、琼霄娘娘。因此又把迷镇山称为娘娘庙山。迷镇山高.8米,原名"晾甲山"。传说唐王东征时,曾在此晾晒衣甲,因此得名。曾有诗赞曰:英主当年定太平,征辽曾此驻龙旌,咸阳宫阙几朝代,土俗仍存晾甲名。因历史上将此山视为群山之首,故清朝之后称为迷镇山。
大石桥石佛镇石佛寺
大石桥石佛镇石佛寺
大石桥三道岭水库弥陀寺
大石桥虎庄镇药王庙
大石桥虎庄清真寺
大石桥蟠龙山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