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泉山,又名松山,清代时是一座位于熊岳城正黄旗(今属盖州市九垄地镇)村东的无名荒山。清光绪元年(年),因马贼偷袭奉天劫狱而被免职的原盛京将军恩合,在戴罪立功完成了勘察东边道的重任后,向朝廷申请回家乡熊岳正黄旗探亲。他在正黄旗村东头的荒山上遍植油松,由于缺水,他不惜用一文钱一桶的水来浇灌。经过一番努力,这片松林渐渐翠绿成荫,恩合欣然将此山命名为“宝泉山”。
韩恩合,隶蒙古正黄旗。28岁时被授骁骑校,因缉捕重案旋升佐领,历剿朝阳东边大股贼匪,整顿奉天市政,授锦县副都统,在任三年,升盛京将军。年(清光绪元年),因奉天监犯劫狱,降官墨尔根副都统,在军六年,回任盛京将军,年(清光绪十二年),卒于任上。其平生好诗书、精鉴赏、能诗画,善颜米书法,所藏书画颇丰。留有《牧笛联吟》、《塞月吟》、《溪山秋晚》等诗稿。年,在今熊岳城外开辟百亩园圃,栽植从广宁移来梨树,因其长子名咸奎,次子咸文,其子孙以咸为姓,故称咸氏梨园。
日据时期的熊岳城宝泉山松游园
与此同时,他还通过在锦州的亲家文式岩(曾任山东巡抚、金州副都统等职)引进了北镇的优质梨苗,亲自带领家人在宝泉山下广为栽培,成为规模可观的一大片梨园。恩合去世后,其子咸文牢记父亲遗训,远离官场,兴办实业。他在恩合梨园的基础上又不断扩大栽植面积,在宝泉山东的官木沟(今属杨运镇)等地栽植了从北镇引进的梨树和山楂树,梨园的规模蔚为可观,人称“咸氏梨园”,就连日本人都知道辽南有个著名的“咸氏梨园”。《盖平县志》记载:“咸氏梨园之名,闻于东瀛。实创自先将军也。”可见“咸氏梨园”影响范围之广。
(民国时期收获季节的韩氏果园,图片来自营口日报-《宝泉山与韩氏果园》一文。)
(満州熊岳城韓文氏梨園之産)
(満州熊岳城韓文氏梨園六楞梨)
为了美化宝泉山,增添人文景致,咸文聘请能工巧匠在山顶修筑了一座关帝阁,仿照北京颐和园铜亭的式样,整座建筑无一钉一木,全部用从黑龙江运来的白色花岗岩为材料,设计精密,加工巧妙,是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该建筑至今保存较好,在年被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网络图片,日据时期熊岳城宝泉山关帝阁和山庙。)
(网络图片,如今宝泉山上的老爷阁。年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咸文的两个儿子韩隆毅和韩隆韶从海外留学归来。由于咸文死后大办丧事,花费极大,致使韩家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韩氏兄弟回来后,面临着重振家族产业的重任,他们决定利用自己在国外所学的先进农业技术,引进优质树苗,改良果树品种,采用国外先进的果树栽培和管理办法,走以实业振兴家业的新路。
年,韩氏兄弟开始筹建果园,他们从日本买进了第一批苹果树苗。韩氏弟兄将它们精心地栽培在宝泉山西侧的果园内。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寒冷,严重威胁农作物的生长,韩氏兄弟采用了给果树“穿棉衣”的方法,在初冬季节把每一颗树苗都用草袋包裹严实以防止冻害。到了第二年春天,树苗成活率果然很高。这一消息迅速传开,引来了人们羡慕的目光。于是,有人开始跃跃欲试。首先是在熊岳的日本人藤野模仿韩氏兄弟的办法种植果树,建成了苹果园(即现在熊岳印染厂北侧的三农场)。随后,正黄旗村内的韩氏本家韩隆均、韩亨元等人开始栽植苹果,正黄旗村周围的一些村落也纷纷效仿如南茔村的南逢然、联合村的石新山、归州村的孟小凡、平安村的江仁山等。种植苹果使这些人尝到了甜头,也造就了当地的一大批富农甚至地主。从这时候起,熊岳地区的苹果大规模栽培迅速展开,开启了辽南作为“苹果之乡”的历史序幕。
除了果树的研发和种植外,韩氏兄弟还兴办水果深加工产业,创建了“华星罐头厂”,注册商标为“醒狮牌”,寓意中华民族睡狮已醒,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这是辽南地区首家私人资本的水果加工企业。年,韩氏兄弟又成立了私立农科职业中学,开启了辽南地区农业职业中等教育的历史。学校前后共毕业了三期学生,毕业生可以选送到沈阳北陵的东北大学农学院和南京金陵大学等高等学府深造,成为辽南地区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和对外输送人才的摇篮。
注:本文介绍部分摘自年4月3日营口日报-《宝泉山与韩氏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