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www.xxzywj.com/m/index.html不论是古今中外,几乎每个地区都流传一些具备“乡土”色彩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我们营口地区当然也不例外。
因此对于这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本小编考虑将其收录到《营口聊斋》这个频道里。
今天要说的,是发生在盖州的一个营口版的“聊斋”故事。希望这个故事能够流传后世。
山村人家话说在盖州的东部地区,是一篇茫茫大山。在这茫茫大山深处,在当下被划分成很多村镇。而故事就发生在矿洞沟镇的吕家堡子村附近话说在我们国家,村子分两种:一种叫行政村,一种叫自然村。在平原地区,行政村和自然村自然是重合的。但是在山区,由于人口少的缘故,所以,若干个自然村,会被合并成一个行政村。这样做,也是方便管理。比如盖州卧龙泉镇的东八沟村,就是由郑家街等多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而吕家堡子辖区,有个自然村,名字叫松树底。这个松树底,现如今大约也就几户人家。故事就发生在松树底村。至于时间,则无从稽考:也许是发生在民国,还兴许是发生在晚清。总之,过去的山区百姓,对时间的概念并不敏感:所谓“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记得听父亲听祖父说过,伪满灭亡那年(西元年),伪满的货币也随之作废。不过,依旧有城里的奸商,利用山民的信息差,拿着伪满的货币去卧龙泉、矿洞沟这些地区采购一些山货。结果过了半年,山民才知道:这些货币已经作废了。所以,故事发生的年代不明:反正不是民国就是晚清。姑且就照故事发生在晚清吧!毕竟,不论是晚清还是民国,都对故事产生不到影响。诸位读者可以二选一。神鸟来临话说在晚清,那是一个没有互联网和电视的年代。山村百姓认字的都没几个。所以老百姓排解寂寞的唯一途径,就是每天晚上,听村里的老人讲故事。很多古代民间故事得以口耳相传,传到近如今,也是通过这个途径。在这些故事里,有很多神鸟在树上活动,最终给周围居民留下宝贝的传说。话说在那时候的松树底,有一户姓向的人家,在当地算得上家境殷实。按照山村的财富标准,向家在当地算是一个财主。话说向家门口有一棵松树。这一天,松树上来了一只硕大的鸟儿。向家夫妇看不清是什么鸟儿,但隐约感觉: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神鸟。这神鸟起初在松树上搭了一个窝,不过,这神鸟倒是从不去自行觅食,而是经常抢夺向家的鸡食。起初,向家夫妇只道神鸟能给自家带来啥特殊的好运,倒也没在意。不过久而久之,这神鸟是“光吃饭,不办事儿”,向家夫妇便开始对这神鸟不满起来。火烧连营话说这天,向家老爷过大寿,于是自然要邀请周围十里八村的亲朋来吃酒。席间,有个宾客瞥见了树上的神鸟,于是问到了这神鸟的情况。了解这其中就里后,这宾客于是借着酒劲,跟向家老爷提议:这神鸟光吃你家粮食,也不带来祥瑞。我倒是有个主意:这神鸟既然是神鸟,想必和那唐僧、姜子牙一样,吃了肉就能长生不老,最起码能延年益寿。不如把这神鸟捉了,炖肉吃。向家老爷听了这话,倒也深感认同:这神鸟吃我家粮食,总该做点贡献才对。于是向家老爷发动宾客、下人一起捉鸟。话说向家有个烧火丫头,见宾客和别的下人都去捉鸟,于是也丢下灶火,跟着捉鸟。结果,就在大家捉鸟的过程中,灶火蹦出来的火星,把灶台外的柴火点着了。紧接着,隔壁柴房也随之着火,同时,向家宅院里又突然刮起了一股风。风借火势,导致这大火一发不可收拾。等到向家老爷发现着火的时候,火势已经难以控制。无奈之下,向家老爷和宾朋、下人们,只好眼睁睁看着自家的宅院和松树被大火吞噬。而在这个过程中,神鸟也不知去向。经过这场浩劫,向家的运势也自此一落千丈,家道逐渐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