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是一个相对少见的姓氏(多数观点认为是以国得姓,即源自古代的巴国)。在历史上,巴姓名人并不算多,尤其是巴姓进士,更是屈指可数。清道光年间的巴从周,就是其中之一。
巴从周,奉天府盖平县(现在为盖州市,归辽宁省营口市管辖)人,道光八年中举,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考中进士(三甲第一百名,当科状元为江苏吴县的吴钟骏)。根据《盖平县志》的记载,他金榜题名后被授予“即用知县”的职位,但“未能大用”,以宿德卒于乡。
盖州地处辽南,这一区域在历史上与胶东半岛有着很深的渊源,民谚有谓:“金复海盖,辽阳在外。”当地很多姓氏都是在“闯关东”过程中从胶东相应州县迁来。而巴从周家族,据记载就是从登州府福山县迁来。
关于“巴从周祖籍福山”这一点,民国版《盖平县志》没有明确提及,而《福山县志稿》中则有记载。该书称:“巴从周,福山县涂山社巴家寨人,奉天府籍。”
上文所说的“涂山社巴家寨”,就是现在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的崇义村(原属兜余镇),那里的确为典型的巴姓聚居村落。(注:此外据《福山区地名志》记载,紫埠、三里店、旺远柳村、旺远刘村、永福园、诸留后等村落,也有部分巴姓人聚居。年时统计,全区巴姓约有五百户。)
关于崇义村巴姓的渊源,《福山区地名志》记载道:相传,宋朝末期,有卢、巴二姓建村。巴文俊原籍河南省固始县,以千户官于福山,因不满政弊,辞官来此定居,定村名为巴家寨。宋嘉熙二年,文俊聚众归元,世祖忽必烈表彰其居所日“崇义”,巴家寨便更名崇义村。
上述记载,主要以《福山县志》中收录的巴彦隆碑文(元大德七年立,据县志,巴彦隆为巴文俊第三子)为参考。虽然具体细节有待继续考证,但巴姓在元代之前就已经定居在福山县这一点,则是可以肯定的。
在历史上,闯关东的福山人不在少数。盖州这支巴姓人,应该就是在清代中前期从巴家寨(崇义)迁出的。只是具体在哪一代迁到了盖州,暂时没有看到详细的族谱。而该家族后人如今在盖州市的详细分布情况,目前也不得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福山巴姓本身在明清时期并没有考取过进士,但在关外却培养出了一个巴从周。这也称得上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