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形成的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30710/4211291.html?
鲅鱼圈港建港时期老照片
鲅鱼圈以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现在是一个美丽富饶的滨海新城。“鲅鱼圈”的名字起源于何时?最早又是见于何种典籍?
20世纪90年代,鲅鱼圈地名办曾经组织人员对全区地名进行普查,后来因办公场所迁易,资料散失,殊为遗憾。笔者在盖州市档案馆看到了年至年全国地名普查时关于鲅鱼圈的记录:“清康熙年间有渔船来此打捞鲅鱼,因港湾似弧形而得名。*府驻地赵北屯。”由此可知,鲅鱼圈当初被叫开来,应该是从外省来此的渔民口中。年逾九十的盐场村老人赵永家回忆,他小时候父母说过,清朝时六省(冀、鲁、苏、闽、浙、粤)渔船来此歇集,主要打捞鲅鱼,因海湾呈月牙形,鲅鱼圈就慢慢叫开了。
关于这个说法,笔者从望海寨的老人张涛口中也得到了印证。他说,清朝时辽河入海口附近为天然渔场,每年小满至夏至期间,鲅鱼集群洄游,部分进入渤海产卵,六省船只来渤海打鱼,形成为期一个多月的海市。由于当时没有冷藏技术,捕捞之鱼不能运回南方,因附近盐滩颇多,故而就地加工整理,一时鱼行林立。
如今,鲅鱼圈海岸绵长多弧,此种命名方式无可厚非。但是鲅鱼圈区文化馆老馆长范垂鹏先生却给出了另一种说法:当年鲅鱼圈还是一个很小的地方,海岸线有限,以圈字命名皆因周围多山,围拢一个圈,类似一个小盆地,故而称之鲅鱼圈。鲅鱼圈的圈究竟指的是因山环绕形成圈状,还是因沙滩之故而称圈字,因年代久远,莫衷一是。也有另外一种可能,这个“圈”既不跟山有关也不跟沙滩有关,只是代表一种范围,指的是这个地方是产鲅鱼的地界之意。
那么,“六省渔民”何时来鲅鱼圈打鱼,鲅鱼圈一名又是何时流传开来?这个并没有确切的时间。
明代《辽东志》所收录了一幅《盖州卫境图》,在今鲅鱼圈位置上标有“深井墩”字样,也就是今墩台山烽火台,鲅鱼圈至今仍有神(深)井子村,可见明代此地名为“深井子”。
清顺治十二年(年),清*府下令:“沿海省份,应立严禁,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顺治十八年(年),清*府又厉行迁海*策,派出大量官员到各地监督迁移,沿海居民被强行内迁三十里,那个时候的鲅鱼圈是荒无人烟的。海禁一直到康熙二十三年(年)方才解除。因此鲅鱼圈名字的确立不应早于这个年份。
年版的《盖平县志》中有“……此外尚有三五渔港,曰西套、曰望海、曰鲅鱼圈,皆属风帆小港非交通海口也。”这是笔者见过记录的鲅鱼圈最早的典籍。
查阅《盖县*区沿革》可知,直至清末,鲅鱼圈并未作为村一级的行*单位存在,在至年间的盖县*区分布上,如今的鲅鱼圈地界分属沙岗区、望海区、柏林区。直至年东北光复后,鲅鱼圈才首次以村级单位在《盖县*区沿革》上出现,时隶属芦家屯区。年,盖州互助合作运动时期,鲅鱼圈设乡,驻地鲅鱼圈村,此后又成立鲅鱼圈公社,下辖十六生产大队。至年9月,鲅鱼圈成立出口工业区,形成了如今鲅鱼圈的雏形。
对于“鲅鱼圈”这三个字,20世纪90年代末,报社曾发起过区名征集活动,从来稿情况看,与“港”、“海”、“湾”有关的名称占大多数:如海明区、新港区、金湾区、海星区,后因程序繁杂等原因搁置。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旅游业的兴起,鲅鱼圈的名字广为传播,成了一种地名特色,成为了一种独具魅力的标识。
为了研究鲅鱼圈地名的由来,笔者查访了盖州市档案馆、图书馆,翻阅地方报刊资料,多次到社区采访知情者,认真考证,反复核实,最终形成以上资料,请各位读者指正。
墩台山墩台(右)与景观塔
白 旭(营口市历史学会会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