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nb.ifeng.com/a/20200114/8061710_0.shtml开栏话: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营口市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乡村环境美丽宜居、文明乡风吹进农家。即日起,营口新闻传媒中心推出全媒体系列报道“山乡新巨变”,为您一一呈现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幸福图景,以登高望远、奋力争先的新干劲新气象,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喂!佳鹏,你们村蚕丝被有名气,能帮我买两床吗?”驻村工作一年来,王佳鹏经常接到这样的“代购”电话。他是盖州市榜式堡镇马连峪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因为村里柞蚕丝绢的知名度和好口碑,成为亲友眼中接洽的采买人和特色产业代言人。
盖州市榜式堡镇是辽宁蚕茧和蚕丝产业基地及集散地,被誉为“中国柞蚕丝绢第一镇”,全省柞蚕丝绢总产量的80%出自这里,早在清代就有先民以此致富。作为镇内柞蚕深加工规模最大的村,马连峪村多户村民几乎家家从事柞蚕相关产业。
“90后”王明朋受父亲熏陶,对蚕茧生意轻车熟路。大学毕业后,他返乡接手家中经营的割茧作坊。得益于父辈传授的经验,他将蚕茧销路拓宽,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年产值达到多万元。
靠着历史的积淀和勤劳的双手,目前,马连峪村经营割茧生意小有规模的中间商有20多家。他们雇佣村民割茧,成蛹按品种、质量、大小定价;死蛹作“蛹粪”销售给当地农户,做成饲料或上等有机肥;茧壳销售给当地丝绢企业进行深加工。整个流程下来,没有一点浪费,小小蚕蛹被分解变现。当地人尤爱一种名为“神仙”的半进化蛹,表皮呈淡绿色,营养价值很高,被农家乐等饭店作为特色菜推荐给食客。
“割茧、运输、装卸这些工作都需要人工完成,本村村民有时不够用,邻村人有不少过来打工的。”王明朋介绍,割茧工人赚绩效工资,每月能赚四五千元,有些比进城务工收入更高。
上游割茧、卖蛹,下游缫丝、制绵……割茧工人们割下的茧壳流入村里的丝绢企业,用来制作蚕丝被等产品。目前,马连峪村共有“金马”“嘉泰”“亿成”“丰源”“长运”“佳兴”“烨佳”7家丝绢企业,每家企业用工量都在人左右,带动约80户村民就业。赶上春节等销售旺季,企业扩大生产,用工量随之大增。年8月,营口市柞蚕丝绢行业协会在榜式堡镇正式成立,开启了产业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以金马绢纺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的蚕丝加工企业,在多年的发展中,通过提高品质,打造“北宝”品牌,产品销售遍布全国,远销加拿大、德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年产值约1亿元。北宝牌蚕丝被获评中国驰名商标,近年来,他们还与国内多家一线知名品牌合作,为其代加工成品蚕丝被、半成品被胎以及原材料精干绵。绵条制品出口到德国、意大利、印度等国家,用于制作服装、地毯等。
“来这工作3年多了,我们就负责把精干绵里的杂质挑干净。”虽然每天很忙碌,但村民李玉琴觉得每年收入4万元,相比于过去搞养殖、种玉米、种大豆,付辛苦还要担风险,幸福太多了。
从蚕茧到蚕丝被,煮茧、开绵、梳绵等10几道工序都要人工操作,村里不少40岁至60岁的妇女找到新活计,一些身患残疾的村民也可以进入企业工作,获得一份不错的收入。金马绢纺有限责任公司会计霍冬媛告诉记者:“回想起五六年前,还有一些村民家里有困难要靠‘借工资’解决,现在几乎没有这种情况了。”
如今,马连峪村正研究一套传统产业复兴计划,让近年来受到自然灾害、鸟害、病虫害等因素影响,逐渐减少的柞蚕放养重走生态发展之路,提振村民致富信心。马连峪村村支部书记王作多说:“虽然实现这一愿景需要多年不懈努力,但我们希望完善从最初制种到纺织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把马连峪村传统农业特色项目传承下去。”
目前,马连峪村柞蚕深加工产业年产值达到3.5亿元,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村里富裕了,当地致富带头人为村里修公路、建广场、砌花坛,村庄基础设施提升,村民生活富裕和美。在营口,以淡水鱼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大石桥市高坎镇党家村,以西瓜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盖州市太阳升街道黄大寨村,与马连峪村一同入选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在强村富民之路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营口,各乡镇、村屯立足产业,用活资源,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谱写“山乡巨变”新篇章。
总策划/张国鹏总监制/王忠陆监制/张旭勇朱琳记者/李丹王萌编辑/付宇晴责编/魏家鹏制作/郝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