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州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新辽宁省疫情防控分区分级名单公布截 [复制链接]

1#

今年的辽视春晚依旧请来了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冯巩,在他的作品《乡音总关情》中,对辽宁各地不同的方言进行了惟妙惟肖的模仿,引得掌声连连;在结尾他将辽宁一些独具特色的地名做成了一个串烧,不知道有一句话小伙伴们还有没有印象:

根本就没有海的地儿,

我们叫海城!

从大学时代起,我就时不时会听到朋友这样的发问,相信很多出门在外的海城人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从现行的*区图上看,海城作为鞍山市代管的县级市,无疑是不靠海的。那么,海城又为什么叫做海城呢?今天我们就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海城这片土地上,最早的先民是居住在今孤山镇仙人洞的原始人,距今约四万年至一万年,但这些先民距离我们太遥远了,和“海”就更没有什么关系了。、

海城地区最早的行*区划始于汉代,西汉中央*权在海城地区设置了新昌、安市、辽队三个“县”,东汉沿袭该制。看上去似乎和海依然没有什么关系。

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连年战乱,中央*权鹿死谁手尚不可知,地处边塞的地方就更无人问津了,于是乎,从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光始四年(公元年),海城地区逐渐被我国东北地区的地方*权——高句丽所控制(注意,是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权高句丽而不是古代朝鲜半岛*权的高丽)。

然而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总有一天中华大地会归于一同,而到了国力强盛之时,势必会收复被少数民族*权割据的“失地”,于是乎就有了隋炀帝东征和著名的薛礼征东。

说到这里,很多小伙伴们会说,我知道了,唐王征东,血战沙场,最关键的一役就是争夺海城,于是唐王李世民向东海龙王“借地”,所以才有了海城这块“退海之地”,所以我们的家乡才叫做海城。这就是著名的“三更借五更还”的公案(这段公案日后我们单独出一篇推送来讲),是有关海城的注明神话传说,那既然是传说,当然也就不是真的了。

不过唐代东征海城之役倒是确有其事,位于今天八里镇营城子村的山城就是高句丽在附近最大的*事据点。而在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年)平定高句丽后,唐王朝将高句丽的贵族迁往往内地,剩下的百姓则北迁,成为了后来东北地区另一个地方*权——渤海的主要民族之一。也就是说,我们这块土地基本没什么人了。

据有关学者考证,辽代,在海城境内置海州、铜州、耀州,又设临溟、仙乡、析木、岩渊4县,并在海州置南海州,兼置临溟县为州治,隶属辽东道。海城之名源于海州至此始。海城的别称“临溟”也即出于此时,但是笔者在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却并无海州、临溟等地名表述,不知真假,有待继续考证。

金代,在海城境内设澄州,受东京路管辖。从下图可知,澄州辖区位于辽河东侧,含辽河入海口,而“州”作为地区一级的行*单位,据有关学者考证,下辖临溟、析木二县。

元代,废弃州县制度,境内设置海州巡检司,略低于县级行*单位,属辽阳路管辖。

到了明代,中央*府在边疆实行卫所制度,洪武九年(年)置海州卫,隶属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隶属山东省,属于明代海防的一部分,这区别于治理东北少数民族的努尔干都司。

而此时海州卫的管辖范围,据明代《全辽志》载,西至广宁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梁房海口九十里,南至盖州界七十里,也就是说,从海城旧城向西六十公里,大概到盘锦市区的位置与广宁镇(治所在今北镇市)交界,西南四十五公里,大约在今营口市区的位置与渤海毗邻,南行大概三十五公里,大概今大石桥市耀州村的位置,与盖州卫交界。可以说,明代海州为所辖范围是西到辽河(双台河)向南直至辽河入海口。

清顺治初年,废明代卫所制度,顺治十年(公元年),改海州为海城县,隶属辽阳府管辖。顺治十四年(公元年)撤辽阳府,改属奉天府(今沈阳)管辖。至此,海城的地名沿用至今。

而清代实行旗民分治的制度,海城作为县,是管理“民人”也就是汉人的行*区划,而“旗人”作为一种兵民合一的特殊群体,由牛庄副都统节制,驻牛庄城。在行*上的海城县管辖范围,据《盛京通志》载,南至耀州六十里盖平县,西南至大孤山八十里盖平县,西至三岔河六十里广宁县,可见,清代海城县的四至大体上同明代海州卫大体相当,只是西侧同广宁县的边界由双台河改为大辽河。

一直到了近代,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天津条约》,将古镇牛庄列为通商口岸,而后列强又以河道淤塞为由,将口岸延伸到辽河口,也就是今天的营口市区,而当时营口没有独立的行*区划,又因在海城、盖平两县交界之处,故以商埠内的老爷阁为界,由两县各管一半。到了宣统元年,清廷设立营口直隶厅,归奉天省管辖,将海城、盖平两县临近营口的地区划归营口直隶厅管辖。至此,海城的行*区划范围内才最终没有了大海的身影。

营口老爷阁,清末以此阁为界,西归海城县,东归盖平县

综上,海城这一地名源于辽金,成于明代,始于清初,而最晚到到清代,海城都还是靠海的,而一方面由于辽河口河道淤积,海岸线延伸,另一方面由于近现代辽南地区人口发展,行*区划细分,才形成了今天海城无海的局面。

参考文献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明.李辅《全辽志》

清.阿桂《盛京通志》

百度百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