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古城墙一景。外地来客若想忆古抚今,与南宁古城墙“亲近”,好客的南宁人会把你带到邕江大桥北岸——这里江风水岸、榕影婆娑间,但见雉堞相连,青砖斑驳,基石层叠,这便是南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宁古城墙。虽不算雄奇壮观、气势磅礴,但也稳重如山、巍然耸立,自生一股古老而威严的阳刚之气。古南宁之地,雄踞交广,和辑百越,扼塞两江,水陆交通便利,各族文化交融,果然是天生福地。在历代名贤先民苦心经营之下,古南宁成为南疆军事重镇和经济重镇、文化中心,真是军威赫赫,政务殷繁,物产富庶,商贾辐辏,族群繁衍,英才济济,人文昌盛。南宋迪功郎祝穆纂修的《方舆胜览》赞曰:“布扬威德,远踰铜柱之封;宁辑疆陲,益壮金城之势。”查阅古籍中记载的南宁辉煌历史,让本地人自豪感油然而生。借助文史考证以及考古研究的成果,穿透历史的烟云,守护这一方千年文脉福地的古老城池遗韵犹在,仍然散发着迷人的光彩,牵动着人们萦绕不去的乡愁与情怀,为南宁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再添动力。晋唐迷踪 竹风遗响南宁古城墙文物保护标志牌。城池为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建筑,包括城墙和护城河,主要用途就是保全城中官民的性命财产。西汉经学大师戴圣编集的《礼记》曰:“城郭沟池以为固。”城池的池,俗称护城河,分为干涸的、注水的两种。古代中国,各地城池选址、勘地、城工建设、筑城方式及其各个组成部分,均以礼法思想为指导。张驭寰著、百花文艺出版社年5月第一版《中国城池史》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规制文献《考工记》(其中有城池营建的规制)被收入《周礼》后,各地均遵照礼制严格执行,由此成为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建城的基本原则,期间改革的成分不多。直至北宋的城市经济大发展,才改变了城池里的封闭状态,并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朝代。从谷云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年8月第一版《南宁的古城营建与现代转型研究》的研究成果来看,古南宁亦不外乎此。南宁市城区自东晋大兴元年(年)始有建制以来,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建制之初为晋兴郡的治所,也是首县晋兴县的治所。关于晋城故址,学术界起码有三种不同说法,其中一种认为可能位于南宁市青秀区中山街道凌铁村一带,是旧时邕溪水(今南湖)和邕江汇合的三角地区,方圆不足半里。古南宁的晋城为何没能留存下来?原因很简单——因为是用竹子建造的,不可能经久耐用,更不宜长期保存。更准确的说法是:整座晋兴郡城(同时也是晋兴县城)的城墙,全是种出来的。唐广州司马刘恂撰《岭表录异》“卷中·箣竹笋”记载:“其竹枝上刺,南人呼为‘刺勒’。自根横生,枝条展(辗)转如织,虽野火焚烧,只燎细枝嫩条,其笋丛生,转复牢密。邕州旧以为城,蛮蜒来侵,竟不能入。”就是说,古南宁在唐代之前的城防实行粗放式管理,以竹墙为竹城,大多数时候竟也能派得上用场。用竹墙作为天然屏障,阻挡敌人的千军万马,这场面还真魔幻。当然,这是一种特殊的竹子,又名棘竹、笆竹、簕竹、筋竹、竻竹,如今金花茶公园仍少量栽种。东吴丹阳太守万震撰《南州异物志》、南朝刘宋政权南康相戴凯之撰《竹谱》等亦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岭南地区别的一些城市同样以竹为城,可见这一富于地域特色的城防建设曾流行一时。到了唐代,这里先是于武德四年(年)设置南晋州,至贞观六年(年),由唐太宗御赐新名、改为邕州。由于封建统治者加大了对岭南地区的盘剥,引发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双方武力还不断升级,旧有的竹城明显使不上劲了。为了加强防御能力、巩固封建统治,邕州终于要按照中原名城的规制,夯土为城。最早见诸记载的邕州建城时间为开元二年(年),倡建与督工者,即以治理水患名载史册的邕州司马吕仁。这一历史事件的珍贵史料,仅见于南宋尹安中纂修《建武志》(收录于《永乐大典》):“据旧志:罗城元周一千丈、高一丈五尺、上广一丈三尺、下广二丈;环绕二壕,并广一丈五尺、深一丈。唐开元二年,司马吕仁筑。盖州古城,在今之城南二里。其故址仅存,社稷在焉。”由此可知,吕仁同时还为邕州修筑了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的社稷坛。唐代邕城有三个城门:来远门、大安门、朝天门。唐城遗址大致位置,据陈谟志总纂、广西人民出版社年10月第一版《南宁市志·综合卷》记载:“北从今纬武路东头起,经七星路、天桃路、市体育场(旧跑马场)、植物路,南到邕江边凌铁村。城区东北—西南走向,长方形,面积约2平方公里。至今,纬武路东头还保留有古城口名称。”七门宋城 威赫南疆南宁防洪古堤上的题刻。宋代被称为“富宋”,经济空前繁荣,军事上的表现则令人失望。对于北方游牧民族进攻,宋军一直以防守为主。重型攻城兵器技术的进步,使传统的城池结构和建筑材料都遇到了新挑战,迫使朝廷加紧城防工程和城防战术的大变革。设置有建武军节度的邕州,亦因此进入全新的城池营建时代。皇祐四年(年)至皇祐五年(年),在狄青镇压侬智高反宋武装的战争中,邕州旧城被毁,朝廷下旨在原城西北部的五花岭一带营建新的城池,重振邕州雄风。因邕州在南疆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元丰三年(年),朝廷下旨扩建邕州城池,主事者为知邕州、左藏库副使兼合门通事舍人刘初。由于营建时依据地势变化来规划城基,城墙呈现不规则的走势,而非大家想象的“四方城”,因此传出一个“刘初夜梦乌龙(蛇)筑城”的神话,据说刘初是按乌蛇游走之迹来设计城墙线路的。实际上,宋代筑城规制严密,尤其是边防重镇,不可能真有“做梦画设计图”这样的事。北宋熙宁年间(—年),还由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沈括编定《修城法式条约》,对城防工程的式样和技术作出统一规定。北宋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曾公亮纂修的《武经总要》记载有瓮城、城门、女墙、壕沟、壕桥、战棚、弩台、白露屋、敌楼、钓桥、木马子、闸版(板)、机桥等诸般建筑或器具的形制、尺寸甚至图样,严丝合缝、丝丝入扣。宋代邕州城营建过程自是按章办事,配置完备,固若金汤。当时修建的城门有七个,名为朝天门、望京门、长泰门、镇远门、安塞门、威济门、长桥门。后在元丰八年()、淳祐八年(年)又经多次扩建、维修,邕州城池成为广南西路各州城中较好城池之一。邕州城西部、南部、东南部均依邕江而建,以邕江为天然屏障,易守难攻,真是城建史上的一大杰构。宋代城墙原址所在,大致为今南环路经共和路北段到工人文化宫,再折新华路,转向当阳街、江滨路接南环路处。城区轮廓大体呈不规整的椭圆状,南北稍长、东西较窄,古有“直城三里七,横城七里三”的说法,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位于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的邕州知州苏缄殉难遗址(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最下方的基石即为宋代邕州城墙遗存。明清繁华 南天都会南宁古城墙一景。元代承宋制,邕州地址、城池不变,只于旧基上以土加固城墙,凡有崩坏,及时修补。至元十六年(年),朝廷改邕州为邕州路。泰定元年(年),泰定帝下旨,将邕州路改名南宁路。南宁二字地名,由此沿用至今。明代的南宁城经济文化发展再上新台阶,以繁华风貌而获“小南京”“小扬州”美誉。城区范围也相应扩展,向西郊、南郊发展。城墙的修建采用“砖包土”形式,使之更为坚固。明代城门名为:东门、迎恩门、镇江门、仓西门、安塞门、南门。其中,南门为万历三十年(年)新开辟,原址位于今中山路与南环路交接处。明末时局动荡,为了加强防卫,崇祯九年(年)维修城墙,并把城墙增高三尺,不久之后还将南门堵塞。市民生活所需粮食、薪炭多数依靠城东、城北农村供给。为了便于运输,于北门附近的东面,临时新开辟烟花门。清代的南宁城不仅是南宁府治、宣化县治,还是左江道、左江镇驻所,并一度成为广西提督驻所。南宁借势发展,由于商务繁茂,许多寓邕的外地商人继续大展拳脚,纷纷抱团设立会馆、书院。有着“天南一大都会”美誉的南宁,城区又向城墙外的西、南、东方向扩展。仓西门外的城西一带,形成大坑口商圈和住宅区。商贸住宅的扩展还越过龙溪(今朝阳溪),延伸至相当于现在的华西路、新阳路东段和北大路南段等地方,分别修建北校场和多家客货递运站所。清末,英美等外国资本为了推销石油产品,在邕江南岸淡村兴建码头,修石油仓库。古南宁的城区,由此越过邕江向南岸扩展。古堤安澜 烟墩守望按照古代城池营建的标准,防洪堤、烽火台等亦是重要的城防建筑。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扬美村最古老的建筑物——烽火台,位于“龙潭夕影”景点上游米左右的江岸上,距江面20多米高。该烽火台建于宋熙宁八年(年),相传为皇城使、邕州知州苏缄下令修建。该烽火台建于江岸高坡之上,“青砖堆砌而成,高约一丈,呈烟囱型”,与古时三江口的烽火台遥相呼应,主要用于燃放烟火、通风报信,警示镇守左江一带的军队抵御外来敌匪,以及提醒附近乡村城镇居民躲避灾祸。如今的扬美烽火台遗址上,仅存一块圆形的灰褐色大石头,因烟火燃放在石墩上,扬美人又把它叫作“烟墩石”。南宁历代古城沿邕江而建,虽得水利,亦易受水患。修筑、加固防洪堤,历代均被视为德政。其中,明万历四十八年(年)秋天动工,至天启元年(1年)秋天竣工的邕江防洪堤工程是一大亮点。该工程由左江道兵备副使胡廷宴、南宁府知府林梦琦主持,二人均为造福一方的一代名宦。南宁籍礼部尚书萧云举为之作《重修南宁府江城记》一文予以褒扬。南宁现存的防洪古堤,则为清代所修。广西人民出版社年6月第一版《南宁市新城区志(-)》记载:“邕江防洪古堤位于邕江一桥北端东侧约米处……清乾隆八年(年),左江道许日炽、知府苏士俊、知县宋敞经勘察,创建石岸(堤)五十一丈以护城基……石堤采用长方形花岗岩条石台阶式构筑法,总高度为36层,上面分别雕刻有‘第十层’‘第二十层’‘第二十八层’‘堤顶第三十六层’的铭文。现存古堤长70多米,实高约10米。在石堤西端一石条刻有‘永镇三江’(三江指左江、右江、邕江),堤顶刻有‘中流砥柱’。该石堤是南宁市保存年代最早、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防洪设施。年列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年,南宁防洪古堤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城墙遗存 见证历史年,时为民国时期广西军政当局治理南宁,竟蛮横地强行拆除古城西北段部分城墙。此后,随着战乱、城建、拓路等原因,南宁古城墙大部分被拆除,作为护城河的壕沟也被填埋以石土。年9月,拆除了南门和仓西门;年7月,拆除位于现在邕江宾馆前面的水闸门;年1月拆除新西门和安塞门。古城墙就这样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回顾这段古南宁的城建史,追寻古城池数度迁址以及无数次营建、颓坏、重修的踪迹,着实令人感慨万千。《南宁的古城营建与现代转型研究》认为:“南宁古城的多次修建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动乱、战争破坏了旧城,同时引发了‘新城’建设,以及‘发展—衰落—破坏—恢复—发展—衰落—破坏’的周而复始的循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宁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留住古城遗存”成为市民群众共同的心愿。20世纪80年代,文物部门调查发现南宁仍有一段残存的城墙,位于邕江一桥(邕江大桥)北端东侧,整体长约57.2米,马面2个,青砖砌筑,墙厚上宽约0.4米、下宽约1.0米不等,残高约4米,保存较好。年,我市对古城墙进行全面维修,并按现存城墙规格、式样恢复东段约50米青砖外檐墙、2个马面。维修后的城墙总长米,高约12米。现保留较为完整的这一段古城墙,是南宁古代城池的见证。它与古代南宁的防洪古堤紧密相连,对于研究我市城建史和城防史具有重要意义。年,南宁古城墙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邕州城池周边游玩小贴士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是具有鲜明老南宁历史文化特色的文旅项目,包括兴宁路、民生路、解放路三条街道和金狮巷、银狮巷两条古巷,让市民游客体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八桂风物之美,还有南宁城隍庙、邓颖超纪念馆、南宁建制博物馆(广西高等法院旧址)、中华大剧院、瓯骆汉风陶瓷博物馆等,流光溢彩的夜景吸引宾客纷至沓来,已成为夜间网红打卡地。中山路美食街与“三街两巷”一路之隔的中山路美食街是南宁的美食地标,这里是美食汇聚的天堂。市井烟火中的每一道美食,在灯光映照之下分外诱人。民生旅游码头从民生旅游码头上船夜游邕江,领略南宁夜晚流光溢彩的迷人魅力,感受邕江两岸如诗如画的光影画卷。往返1小时。周一至周四:19:30—20:30、20:00—21:00、21:00—22:00、21:30—22:30周五至周日:19:30—20:30、20:00—21:00、20:30—21:30、21:00—22:00、21:30—22:30、22:00—23:-。